两周铭文与中国古代文体发源
发布时间:2023-04-15 14:02
随着青铜器的大量出土,现已发现两周时期百字以上铭文400篇之多,其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铭文长达499字。这些长篇铭文记事完整,叙事清晰,语言简炼,其中可见早期中国文体的发源情况:青铜铭文中祈福的嘏辞,是祝体文学的发源之一;两周时期的"诰"体铭文,与《尚书》六体之一的"诰"体的写作内容和行文方式是一致的;西周中晚期册命制度的建立,催生了"命"体铭文的成熟并形成模式化的写作方式;"铭者自铭",铭文的颂赞本质是中国早期"颂"体文学的活头源水;铭文的箴刺鉴诫功能为古代"箴"体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两周铜器铭文以其记事的生动丰富和写作的不同方式,成为中国古代不同文体的滥觞。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青铜铭文的“祝”体
二、青铜铭文的“诰”体
三、青铜铭文中的“命”体
四、青铜铭文中的“颂”体
五、青铜铭文的“箴”体
本文编号:3790995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青铜铭文的“祝”体
二、青铜铭文的“诰”体
三、青铜铭文中的“命”体
四、青铜铭文中的“颂”体
五、青铜铭文的“箴”体
本文编号:3790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79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