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相对结构:《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志怪小说的叙事方式

发布时间:2023-06-03 12:39
  "志怪"作为中国特有的小说文体,其叙事有独特的深层结构和方式。其中,"异—常"相对结构,是历代志怪作者普遍选用的阐释方式。这种叙事表达,同时也体现出志怪小说与史书共生的特点。"异"和"常"分别代表不可知、不稳定的事物和人们一般的认知经验。怪异的发生,表明常态的人间秩序被打破。清代志怪作者强化了这一结构,常在故事中将二者对举,但他们叙事的目的是使"异""常"达到一种平衡,以符合人们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期待。叙述者一般通过"导异为常"和"化异为常"两种形式,对怪异之事进行解释,或者利用道术将其化解。对《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志怪小说叙事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志怪叙述者所持有的共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伦理观。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志怪小说的“异—常”相对结构
二、“导异为常”———关于怪异的解释
三、“化异为常”———关于怪异的破除



本文编号:3829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829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