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助学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1 14:12
  宋朝政府实行崇儒佑文的政策,完善了相对公平科举取士制度,放宽了应考资格,配合上宋元时期重大发明——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书籍易得,政府对读书应举的人实行种种优惠,现实生活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功事例,吸引着人们纷纷进入各级各类学校读书应考,不过科举既是选拔性考试,不可能保证所有的读书人都能中举,加上读书治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钱财,花费较高,激烈的科考竞争使他们一心向学,不治其他营生,故而使大部分读书人生活较为清贫、困苦。就算家庭富裕,如果多次未能中举,受读书应考之累,也可能陷入贫困之列。因此宋朝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多且穷,有的甚为清贫甚至需要社会的救助,从而沦为社会的特殊人群。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状况如何?宋朝政府如何资助这一特殊群体?民间力量又是如何对待、资助这一特殊群体?资助人和被资助人关系如何?宋朝的社会助学活动有哪些形式和途径?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如何?这些都是有待学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再者,宋朝助学活动是宋朝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宋朝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试通过对宋朝政府和民间力量两个层面助学活动的梳理与研究,运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在充分利用历史文献的基础...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学术回顾
        1.涉及宋朝助学活动的相关研究专著
        2.涉及宋朝助学活动问题的相关论文
    三、研究方法
        1.社会史方法
        2.经济史方法
        3.教育史方法
第二章 宋朝的教育机构与学生状况
    一、宋朝的教育机构
        (一)宋朝的官学
        (二)宋朝的私学
        (三)宋朝的书院
    二、宋朝学生状况
        (一)官学学生
        (二)私学学生
        (三)宋朝贫困学生概况
第三章 宋朝官方的助学活动
    一、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钱
    二、实行学田制,提供制度保障
        1.学田制
        2.义庄(义田)
    三、资助应考旅费、供给考试费用
    四、设立广文馆,实行临时救济
        1.广文馆的设立
        2.临时性救济
    五、官方助学范例:浙江四明地区发达的官方助学活动
第四章 宋朝民间的助学活动
    一、资助学费、提供食宿上的帮助
        1.普通民众
        2.官办学校教师
        3.私学塾师
        4.社会上层人士
        5.族塾、义学
        6.书院
    二、提供学习用具
    三、提供其他生活资助
        1.民间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助学活动
        2.民间善人在自然灾害期间对贫困学生的资助
        3.亲朋故旧对家道困苦学生救助
        4.普通陌生人的偶然救助
    四、供给考试费用
    五、民间助学的范例:范氏义学
第五章 小结
    一、宋朝助学主体分析
        1.政府
        2.官员
        3.士人
        4.乡绅
        5.富民
        6.其他
    二、宋朝助学活动的特点
        1.助学活动相对普及,大量贫困子弟得以成才
        2.助学活动面广,但具有不稳定性、有的甚至具有功利性
    三、宋朝助学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70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970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