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屈原论争看汉代学术观念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07-08 10:14

  本文关键词:从汉代屈原论争看汉代学术观念的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士人 屈原 论争 学术观 变迁


【摘要】:汉代屈原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汉代初年至西汉宣帝时期,第二阶段为西汉元帝年间至东汉和帝时期,第三阶段为东汉安帝时期至东汉末。汉代士人对屈原的论争体现出汉代学术观念的变迁:第一阶段以黄老之术治国,此阶段士人对屈原持肯定态度;第二阶段为儒学独尊时期,此阶段扬雄、班固、贾逵等人对屈原持批判态度;第三阶段为经学的中衰时代,王逸、应劭、荀悦等人又极力提高屈原地位。汉代屈原论争在三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可以从今本《楚辞补注》的作者情况得以体现。
【作者单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汉代士人 屈原 论争 学术观 变迁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3QN026)
【分类号】:K234
【正文快照】: 一、汉代屈原论争述略从现有材料来看,汉代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解读与评论当肇端于刘安。《汉书·楚元王传》云: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1]2145颜师古注云:“传为解说之,若《毛诗传》”,所谓解说,是指解释评论《离骚》。但刘安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章培恒,刘骏;关于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的真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刘国斌;;关于李陵《答苏武书》的讨论与判断[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丁宏武;;李陵《答苏武书》真伪再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琳;;李陵《答苏武书》的真伪[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曹洁;;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音注补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5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6 顾森;;渴望生命的图式——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之一[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10 单周尧;;《春秋左传读叙录》的评价问题[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志;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培恒,刘骏;关于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的真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王佩;;邓小平执政思想形成的理论探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王琳;;李陵《答苏武书》的真伪[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汪春泓;;关于《汉书·苏武传》成篇问题之研究[J];文学遗产;2009年01期

5 徐公持;;“义尚光大”与“类多依采”——汉代礼乐制度下的文学精神和性格[J];文学遗产;2010年01期

6 何寄澎;;《汉书》李陵书写的深层意涵[J];文学遗产;2010年01期

7 刘国斌;;《答苏武书》的几则证伪材料及其辨析[J];学习月刊;2008年2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吉;;浅析汉代关于屈原自杀以及人格论争[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2 龙海清;屈原族别再探——并答夏剑钦同志[J];江汉论坛;1983年03期

3 曹av鸿;;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与屈原政治理想的意象追求[J];中国楚辞学;2005年01期

4 刘伟生;;《楚辞集解》辩驳“屈原投水说”的理路分析[J];中国楚辞学;2007年02期

5 束有春;由舆嬖现象看屈原身世的多维性[J];齐鲁学刊;1998年04期

6 王问靖;有关屈原生平几个问题的考证[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莫邪;;丙戌:还原一个真实的屈原[J];中国三峡建设;2006年05期

8 徐勇;屈原的爱国思想[J];历史教学;1995年05期

9 周秉高;;屈原服饰考——兼疑《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J];职大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继文;两汉屈原“评价之争”的思想根源浅探[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崇浩;屈原是否到过赵魏两国[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534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34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9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