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13 10:23
本文关键词:商鞅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商鞅 变法 法哲学 君权至上 以法治国 刑罚策略
【摘要】:在战争频繁和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商鞅应诏入秦,在孝公的信任、支持、保护和让权下,成功地推行了中国历史上闻名的“商鞅变法”,其变法思想主要包括君权至上、以法治国和刑罚策略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商鞅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一、从叙述商鞅的生平入手,分析商鞅变法的起因及条件,阐述了各历史时期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并给出笔者对商鞅变法的认识。认为商鞅个人雄厚的政治才能和孝公对商鞅的大力支持共同促使了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国富兵强,商鞅也因此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与人生价值。二、分别对商鞅变法思想中的君权至上、以法治国和刑罚策略思想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君权的过度膨胀是危险的,只有君主自愿守法的情况下,君权的提升才利于以法治国的实现;商鞅的以法治国的举措虽好,但是所用之“法”的轻重须适度,否则势必影响治国的成效;另外,商鞅刑无等级思想的实质为“一断于法”,商鞅在以刑去刑思想形成的逻辑推理上,看似周密,实则极不周全。三、从人性论、本位观、君主论及法论等方面对商鞅变法思想中的法哲学内涵进行了剖析。认为商鞅的人性论观点是作为变法逻辑起点的性恶论;商鞅的本位观是以君为本;商鞅的君主论则主要体现为加强君权、掠夺民权及制约臣权。在商鞅的法论部分则从法的定义、特征与功能,重刑,以及法制等几点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商鞅的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给出了一些笔者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商鞅 变法 法哲学 君权至上 以法治国 刑罚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09.2;K2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问题的提出10-12
- 1.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1.2 君权至上、以法治国及刑罚策略思想的划分11-12
- 1.1.3 “法哲学”的概念12
- 1.2 文献综述12-17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17-19
- 1.3.1 论文主要内容17
- 1.3.2 创新之处17-19
- 第2章 商鞅变法产生的起因与条件19-31
- 2.1 商鞅的生平19-23
- 2.2 商鞅变法的起因23-24
- 2.3 商鞅变法的条件24-26
- 2.4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及再认识26-31
- 2.4.1 成功论26-28
- 2.4.2 失败论28-31
- 第3章 商鞅变法的主要思想31-50
- 3.1 君权至上31-33
- 3.2 以法治国33-37
- 3.3 刑罚策略37-46
- 3.3.1 刑无等级37-41
- 3.3.2 以刑去刑41-46
- 3.4 商鞅变法各思想的关系46-50
- 3.4.1 君权至上与以法治国47-48
- 3.4.2 君权至上与刑罚策略48
- 3.4.3 以法治国与刑罚策略48-50
- 第4章 商鞅变法思想中的法哲学内涵50-71
- 4.1 人性论:作为变法逻辑起点的性恶论50-55
- 4.1.1 人性论的基本内容50-51
- 4.1.2 性恶论与君权至上51-52
- 4.1.3 性恶论与以法治国52-54
- 4.1.4 性恶论与刑罚策略54-55
- 4.2 本位观:以君为本55-57
- 4.2.1 学者对商鞅本位观的认识55-56
- 4.2.2 商鞅本位观的再认识56-57
- 4.3 君主论:君权与臣权、民权57-60
- 4.3.1 加强君权57-58
- 4.3.2 制约臣权58-59
- 4.3.3 掠夺民权59-60
- 4.4 法论:明法与贵法60-71
- 4.4.1 论法的定义与功能60-62
- 4.4.2 论法的特征62-66
- 4.4.3 论重刑66-68
- 4.4.4 论法制68-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5
- 致谢75-7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晨;商鞅富国强兵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36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3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