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宋国邦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9:15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期宋国邦交问题研究
【摘要】: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摆脱周王室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具有相对独立主权的国家,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权、相对明确的领土界限、国民以及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各自可以独立地解决和处理本国的内政、外交事务。邦交在各诸侯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①各个诸侯国都从自身情况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邦交活动。纵观春秋时期,不仅是一个历史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邦交史上的异常活跃时期,在邦交的形式、内容和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后世我国外交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本文分三章考察春秋时期宋国的邦交问题。第一章从宋国的疆域及战略地位出发考察宋国的邦交环境。宋国位于兵家所必争之战略要地,又位于姬姓邦国的包围之中,这种特殊的邦交环境对宋国邦交活动的展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探讨宋国与周边诸国的邦交关系及其邦交策略,主要分为五节,重点分析宋国与周王朝的邦交关系;宋国与郑国的邦交关系及邦交策略;宋国与鲁国的邦交关系及邦交策略;宋国与齐、晋、楚等大国的邦交关系及邦交策略;宋国与周边诸侯小国的邦交关系及邦交策略。 第三章在对宋国邦交策略进行分析、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宋国的邦交思想及其影响。春秋时期的宋国以殷商后裔的身份与郑国、鲁国、齐晋楚等大国以及周边诸侯小国都进行了广泛的邦交往来。宋国作为殷商后裔的封国,不仅直接继承了殷商文化的某些特点,而且受到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忠义、尚武等独特的邦交思想和策略,其邦交更能体现中国邦交思想的传承和变革。因此研究宋国的邦交问题不仅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与邦交状况,而且还有助于贯通中国邦交史的脉络,为研究中国传统邦交思想的传承、发展和历史演变提供依据。 《今文尚书》、《春秋左传》、《史记》等这些宝贵的古史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考古资料的证实属于信史,为宋国邦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资料。本文拟通过吸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有关宋国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进行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总结宋国的邦交环境、策略、思想、原因及其影响,梳理有关宋国的邦交问题,考证其邦交成败的原因、历史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宋国 邦交 殷商后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宋国的邦交环境10-15
- 第一节 宋国的疆域10-12
- 第二节 宋国的邦交环境12-15
- 第二章 宋国与周边诸国的邦交关系及其邦交策略15-34
- 第一节 宋国与周王朝的邦交关系15-16
- 第二节 宋国与郑国的邦交关系及邦交策略16-22
- 第三节 宋国与鲁国的邦交关系及邦交策略22-28
- 第四节 宋国与齐、晋、楚等大国的邦交关系及邦交策略28-31
- 第五节 宋国与周边诸侯小国的邦交关系及邦交策略31-34
- 第三章 宋国的邦交思想及其影响34-40
- 第一节 忠义尚仁的邦交思想及其影响34-35
- 第二节 尚“武”的邦交思想及其影响35-37
- 第三节 以殷商后裔自居的邦交思想及其影响37-38
- 第四节 和平邦交思想逐渐崛起及其影响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50
- 后记5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礼宁;春秋晋楚争霸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宇;春秋邦国间“和难”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戴彩云;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生存处境及其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0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4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