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深:陈龙正的救荒思想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桑梓情深:陈龙正的救荒思想与实践
【摘要】:明末江南地区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嘉善著名士绅陈龙正在"生生"思想和经世理念指导下,关注民生,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救荒活动,其所提出的"一方富室救一方贫民"、救荒首重乡村、平粜应城乡并举以及"小荒先散粮于乡村,大荒兼煮粥于城市,当道会期而煮粥,乡人画地而散粮"的救荒主张和方法,颇多创新,是对传统救荒思想的发展。尤其陈龙正在社区救荒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这在中国古代救荒史上极为少见。其救荒言行,践行了一个士大夫"修齐治平利济万物"的社会责任,从而成为虽利一乡而广为天下知的士绅典范。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明末 陈龙正 救荒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清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系谱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BZS024
【分类号】:X4;K248
【正文快照】: 作者王卫平,历史学博士,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苏州215123)陈龙正(1585-1645),字惕龙,号几亭,嘉兴府嘉善县人,是明末著名的学者官员和慈善家,其学问人品,有“盛代醇儒,经世巨品”之誉。1在晚明政坛上,陈龙正仕途不顺,为官时间不长,且官位不高,但因其“盛代醇儒,经世巨品”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鞠明库;;明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星;崇祯年间江南的灾荒与应对[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旭;话本小说与江南文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窦竹君;;打造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应注重几个“结合”[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7期
3 李晓方;;客家文化特质研究三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耿静;;灾害与社会文化变迁关系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6期
5 王艳红;;20世纪以来关于明清时期长江下游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6期
6 窦竹君;;连坐: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制度基础——关于连坐与社会治理的思考[J];河北法学;2010年06期
7 冯贤亮;明清时期中国的城乡关系——一种学术史理路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吴建新;;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农业与环境——以环境压力下的技术选择为中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吴海庆;;“江南”在哪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钱明;“浙学”的东西异同及其互动关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6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9 刘雪莲;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胡克诚;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3 唐雅敏;晚清吴地乡土艺人行会组织机制与作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杨春君;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5 肖士娟;王昶诗歌及其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桂菊;赋役·水利·书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银娜;光绪“丁戊奇荒”与地方政府应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谷永强;河道变迁与转运型市镇的兴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殷旭;南宋淀山湖区圩田水利系统的初步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巍;《皇明名臣经济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道一;李树菁;高建国;;明清宇宙期[J];大自然探索;1984年04期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3 叶玮;赵虎;王俊荆;李凤全;朱丽东;;明末浙江水旱灾害分布规律与成因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魏殿金;;中国古代耕牛保护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来新夏;;从《阅世编》看明清之际的物价[J];价格理论与实践;1981年05期
6 陈晓翔;;明崇祯十三、十四年浙江灾荒浅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晶;论崇祯年间的自然灾害及影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陈关龙;论明代的备荒仓储制度[J];求索;1991年05期
9 周致元;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J];史学集刊;2005年02期
10 陈家其;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历史根源及治水方略[J];水科学进展;199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房爱华;明崇祯年间浙江地区灾荒与社会自救[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星;崇祯年间江南的灾荒与应对[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2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4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