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的变迁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6 16:31

  本文关键词:明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的变迁及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朝贡贸易 私人海上贸易 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职能变迁


【摘要】: 在中外关系史和海外贸易史上,明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朝代,它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朝贡体制和贸易体制,因而也衍生出了不同于以往朝代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明代外贸机构的变迁及影响,考察会同馆、市舶司和督饷馆的设置和职能变迁。会同馆是明代朝贡贸易的中央级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中央朝贡贸易;市舶司则是地方级的管理机构,其前期和后期有着不同的职能和作用;督饷馆是明代新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商人出海贸易和征收饷税。希望通过对上述机构的考察,分析明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和演变过程,论述外贸机构的变迁与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海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这种“传统内变革”的深层次影响,更好的理解在“现代世界体系”构建之初,中国为何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
【关键词】:明代 朝贡贸易 私人海上贸易 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职能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1
  •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7
  • 1.2 前人研究概述和不足之处7-9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创新之处9-11
  • 第2章 明初朝贡贸易及其管理体系11-26
  • 2.1 设立的政治背景——明初朝贡贸易管理体系指导原则的确立11-13
  • 2.1.1 实行"怀柔远人"的睦邻外交政策,发展朝贡贸易11-12
  • 2.1.2 严厉控制海外贸易,实行海禁政策12-13
  • 2.2 设立的经济背景——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13
  • 2.3 中央系统的管理机构——会同馆13-20
  • 2.3.1 会同馆的设立及主要管理人员14-17
  • 2.3.2 会同馆的主要职责17-18
  • 2.3.3 明政府对会同馆贸易的限制18-19
  • 2.3.4 会同馆的地位和作用19-20
  • 2.4 地方系统的管理机构——市舶司20-26
  • 2.4.1 市舶司的设立及其主要职责20-22
  • 2.4.2 与前代相比,明初市舶司的主要特点22-23
  • 2.4.3 明代市舶司的官僚体系23-24
  • 2.4.4 明初市舶司机构的主要影响24-26
  • 第3章 明代中后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外贸管理机构的变迁26-44
  • 3.1 变迁的经济背景——朝贡贸易的衰落与私人海上贸易的兴盛26-27
  • 3.2 变迁的政治背景——"海禁"政策的解除27-28
  • 3.3 市舶机构的变迁28-30
  • 3.3.1 市舶机构职能上的变迁28-29
  • 3.3.2 与明前期相比,明代中后期市舶机构的主要变化29-30
  • 3.4 牙行制度的兴起——继承了市舶司的经营权30-32
  • 3.5 新设的地方税收管理机构——督饷馆32-44
  • 3.5.1 督饷馆的设立及其主管官员32-35
  • 3.5.2 督饷馆的主要职责35-41
  • 3.5.3 从萧基的《恤商厘弊十三事》看督饷馆的弊病41-44
  • 第4章 明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变迁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44-47
  • 4.1 明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变迁的主要原因44-45
  • 4.2 影响45-47
  • 第5章 结语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胜;试论明成祖的对外政策[J];安徽史学;1994年01期

2 李晓光;;小议市舶贸易管理制度的变迁[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李云泉;;明代中央外事机构论考[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4 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施瀚文;浅谈明清时期开放海外贸易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导向[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陈伟明,何兰娟;略论明代中央外交专职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7 王建峰;;明朝“提督会同馆主事”设置探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赵志龙;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的分析[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丁新;明代海禁及其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J];历史学习;2004年Z2期

10 陈尚胜;明与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比较——从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一书谈起[J];历史研究;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549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49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