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民族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后赵民族政策研究
【摘要】: 魏晋时期,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匈奴、鲜卑、羯、氐、羌诸族与汉族杂居的状况。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衰落,各族人民受压迫与剥削极深,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羯人酋长石勒联合耕牧奴起义,通过南征北讨、招降纳叛,建立起以河北地区的襄国为中心,“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的后赵政权。后赵统治者根据胡汉民族的生产水平和生活习俗不同的状况,继承了匈奴汉政权的胡汉分治政策,并重用汉人士族,推行儒学教育,积极引进魏晋封建政权的典章制度,颁布户税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使后赵成为十六国时期最早统一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也为后世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后赵统治者出于民族自卑心理,片面提高羯人的社会地位,造成民族歧视与民族欺压,法制观念淡薄,致使石虎统治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最后发生了冉闵的民族杀戮,后赵政权亦随之灭亡。后赵的民族政策对政权的盛衰影响至深,也为后世政权处理民族关系与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鉴戒。
【关键词】:后赵政权 民族政策 胡汉分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前言7-10
- 一 论文动机7
- 二 目前研究现状7-8
- 三 创新及选题意义8-10
- 第二章 后赵民族政策的历史背景10-21
- 第一节 魏晋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分析10-15
- 第二节 魏晋时期北方内迁各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15-17
- 第三节 后赵民族政策的现实条件17-21
- 第三章 后赵政权的胡汉分治政策21-26
- 第一节 后赵政权胡汉分治的原因21-23
- 第二节 后赵政权胡汉分治的实践及影响23-26
- 第四章 后赵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26-34
- 第一节 后赵政权重用汉族士人26-28
- 第二节 后赵政权恢复经济与徙民的措施28-31
- 第三节 后赵政权尊崇儒学的文化措施31-34
- 第五章 石虎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弊端及影响34-39
- 第一节 石虎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弊端34-36
- 第二节 后赵民族政权的衰亡36-39
- 第六章 后赵民族政策之历史影响及评价39-42
- 结语42-43
- 主要参考文献43-45
- 后记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楠楠;;略论辽朝民族政策的区域性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绍卫;;红军长征过广西时的民族政策及历史意义[J];广西地方志;2011年03期
3 党会先;;两汉时期贵州民族政策研究综述[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4 谭丽丽;;加拿大移民及民族政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5 鲍海燕;;热察绥的身份转变:从特别区到行省——兼论国民党的民族政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段自成;;清代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乡约的推行及其原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椝忠仕;;龚荫的治学之路和学术贡献[J];蜀学;2010年00期
8 王双林;;《湖南民族探秘》序[J];民族论坛;2011年14期
9 梁黎;;胡松华(满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10 王全香;秦礼军;;为了26个民族的父老乡亲——记“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铜仁军分区政委牛福贵[J];西南民兵;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文;;明季对中南、西南地区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吴孝铣;;试论秦王苻坚的民族政策[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3 刘吉昌;;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实践回顾与展望[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常云平;;浅论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5 马红薇;;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民族政策常识》编辑思路及感想[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6 王浪涛;;民族政策的胜利 改革开放的硕果——试论西海固扶贫开发建设及其地位、作用与意义[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白明政;;落实民族政策是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从三都县的发展情况谈落实民族政策的重要性[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8 袁伟东;周青;;“五族共和”与孙中山民族政策之延伸[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9 张天华;;西部大开发民族政策思考[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秀兰;;九十年代我国的民族政策[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立陶宛籍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欧研究所硕士 克里斯蒂娜·佩瑟里特 田建明 译;立陶宛的少数民族和民族政策[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记者 梁进赞;省政府督查我市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情况[N];白银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春昌 实习生 董晓飞;省政府督查我市民族政策执行情况[N];天水日报;2008年
4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 教授 周大鸣;从族群视角评价民族政策需要两个准则[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N];西藏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彤;现在的民族政策是历史上最好的[N];科技日报;2009年
7 闵伟轩;国家民委党组中心组就继承发展创新民族政策进行学习[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国家民委主任 杨晶;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田建明;尼泊尔的民族政策出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 丁龙召;让民族政策真正深入人心[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尚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龚志祥;新中国民族政策过程及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曾文芳;先秦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孙淑秋;元代和清代汉族政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许彬;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云勇;后赵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春莉;盛世才政府民族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李厚建;论中亚五国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及其影响[D];新疆大学;2003年
4 张士伟;汉初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胡光明;论二战后印尼华人政治地位的变迁[D];暨南大学;2005年
6 吴灵芝;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对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成珊娜;清初新疆民族政策的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玉君;金完颜亮时期的民族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观;金熙宗的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孙吉旺;汉武帝时期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4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5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