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东解元的空间分布与社会流动

发布时间:2017-08-02 13:23

  本文关键词:明代山东解元的空间分布与社会流动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山东 解元 空间分布 社会流动


【摘要】:目前可确认的籍属山东的明代山东解元有81名。其空间分布十分广泛,反映出明代山东是一个文化教育和应试科举之风相当普及的省份;同时又很不平衡,反映了各府、州、县科举实力的不均衡。在支撑各府、州、县科举实力的各种资源中,人口是前提,经济是基础,而政治、教育、文化、交通、信息、科举氛围等因素则成为最直接的推动力。明前期山东解元进士出自上三代皆属平民家庭者占同期总数的83.33%,后期则下降至20%。这主要是由明后期解元进士出自官宦之家的数量明显提高造成的;但官宦之家对其子弟科举中式的影响并非主要依靠其政治权力,而是主要依其家庭有利的经济、教育条件和文化、应试氛围并最终通过子弟的自身努力实现的。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关键词】明代 山东 解元 空间分布 社会流动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进士群体与政治及社会变迁研究”(项目号:11BZS030)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8;D691.3
【正文快照】: 明代各省的乡试解元,正常情况下,完全是一省举子进行激烈考试竞争的自然结果,而非人为掌控的产物;所以,其空间分布状况自然也就成为反映一省各府乃至各州县之间科举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并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多寡和所拥有的政治、教育、文化等资源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其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淑君;交通贸易与明代山东土地开发[J];史学月刊;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月泉;;2005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会聪;多元文化生态廊道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年志;明代山东水陆物资运输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艳红;谢肇m奂捌渲鲅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庞祥顶;明前期山东农业开发与流民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狄静;京杭运河山东段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梁亮;明清即墨的早期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波;明代山东东、西三府间的赋役之争[D];山东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豪;;失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冀中乡村的社会流动[J];农业考古;2012年03期

2 杨豪;;中共革命与冀中乡村社会流动(1937—1949)[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王先明;;试析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北乡村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4 杨豪;;革命场域下的社会流动实证研究——以1937年~1949年的冀中乡村为中心[J];开放时代;2012年08期

5 厉以宁;;关于社会流动[J];读书;1990年11期

6 王先明;;中国近代绅士阶层的社会流动[J];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7 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8 李家林;论考试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刘洪;;论近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上)[J];文化与传播;2013年03期

10 刘洪;;论近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下)[J];文化与传播;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星梅;;社会转型时期国有企业青年的社会流动——以滇南L林业局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玉忠;;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与体育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4 张云武;;中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者的关系网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前前;;社会群体“社会流动-政治参与”行为选择模式探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邓志强;;青年的阶层固化:“二代们”的社会流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8 崔凤;刘洁;;流入与流出:海岛渔村人口的社会流动——一个研究框架[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陆建民;万仁孝;;社会流动:新上海人中的两性差异与群体分化[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刘锐;;电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恩施州石栏村的民族志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培林;社会流动与人们的梦[N];北京日报;2003年

2 孙立华;教育与社会流动的机制[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标准[N];江西日报;2004年

4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保护和扩展社会流动的渠道[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康继祥 李素新;农民社会流动的政策支持[N];农民日报;2006年

6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孙立平;关于“社会流动”的调查随笔[N];北京日报;2007年

7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 青连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流动[N];华夏时报;2008年

8 唐科莉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代际社会流动,,仅仅是家庭的事吗[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龚维斌;怎样拓宽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N];北京日报;2010年

10 孟颖颖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如何扫清社会流动障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文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后果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王一涛;农民的社会流动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甫勤;社会流动与分配公平感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诚;产权保护、社会流动与冲突[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李运涛;蚁族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豪;中共革命与社会流动:以1937—1949年的冀中乡村为中心[D];河北大学;2011年

4 张星;现阶段中国城市居民社会流动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前前;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政治参与”行为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卓秋丽;社会流动视角下的留乡青年就地转移就业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牟振坤;农村成员社会流动的路径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何振球;大学生村官社会流动探析[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4年

9 杨文娟;再现一种社会流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刘铁军;农民社会流动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辽宁建昌农村劳务输出为例[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09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09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