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选官制度与试策文
本文关键词:汉代选官制度与试策文
【摘要】: 本文选取汉代选官与试策文这一特定角度,从汉代两种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察举与征辟入手,论述了试策的时间、地点,试策文的产生、分类,并在此基础之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汉策典范的主要原因。 一、两汉时期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察举和征辟 察举是具有一定官位或资格的人向高一级用人机构提出人选,使被推举者得以任职的一种选官程序。汉高祖十一年(前196),高帝第一次公开下令实行荐举之法。汉文帝以后,这种察举的办法渐成制度。当时察举的科目很多。 征辟,是指征召和辟除。 征召是指由皇帝采取特征和聘召的方法,,选拔某些社会上有名望的或品学兼优的人士,以备顾问,或委任政事。与之相辅而行的,还有一种经臣僚荐举,然后由皇帝予以征召。这实际是对察举制度的一种补充。所谓辟除,是指官府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 察举法虽然法限严格,仍存在诸多舞弊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朝廷在施行察举制的同时兼用考试来选拔贤才,其主要形式是试策。 以策取士始于汉文帝。纵观两汉,每当灾异之后或皇帝即位改制之时,统治者往往下举贤之诏。随着察举渐成制度,策问与对策也逐渐成为定制。汉代各科皆有试策。试策的时间一般是在察举之后,授官之前。地点多在白虎殿、石渠阁以及宣室。试策又可细分为对策和射策。两汉时期,以对策高第得官和受擢用的例子屡见不鲜。 二、汉代选官制与试策文 试策文是指包括策问和对策在内的一种专门用于考试的文体。 试策文(包括策问与对策)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考试文体,往往被排除在文学的讨论范围之外。尤其是策问。实际上,策问与对策并非没有文学性,只是其文学性的表现另有特色罢了。 汉代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试策一直是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主要考试 方法。有试策存在,就会不断地涌现出大量的对策文章。然而,“策莫盛于汉” 这与汉代选官制度有着直接关系。汉代的对策文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言 直谏”。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两汉诸帝求贤纳言的真诚态度,给应试者创造了能真 正直言极谏的客观环境;二是后代科举制较之汉代察举制而言,功利性日益增强, 致使试策文的应试功能凸现而文学性降低。
【关键词】:选官制度 察举 试策 试策文 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34;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一、 汉时期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察举和征辟7-17
- (一) 察举7-10
- (二) 征辟10-11
- (三) 试策11-17
- 二、 汉代选官制与试策文17-31
- (一) 试策文17-21
- 1 、 策问18-20
- 2 、 对策20-21
- (二) 汉代选官制与试策文21-29
- (三) 结语29-31
- 注释31-33
- 参考文献33-34
- 后记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记明;《英语阅读(二)》的应试策略[J];河北自学考试;2003年07期
2 贾丹丹;;诗赋或策文的选择——重探武则天的科举态度[J];江淮论坛;2009年02期
3 李萍!陕西;剖析语境、理清纽带──浅谈完形填空题的应试策略[J];中学文科参考资料;2000年04期
4 陈飞;唐代“类明经”试策考述——“官人文学”研究之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陈飞;;唐代明经试策形式体制考论[J];人文杂志;2006年06期
6 程鸣;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特点与复习应试策略[J];中学文科;2002年03期
7 李宝贵;HSK听力理解“长段对话和讲话”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J];教育探索;1999年02期
8 黄天娥;英语(二)考试中完形填空的命题规律与应试策略[J];河北自学考试;2003年11期
9 陈飞;;唐代“射策”与“对策”辨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董金伟,郑志军;BEC考试的概貌、题型与应试策略[J];开封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璇琮;独具标格的唐代试策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确定测试策略及方法[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3 刘扬忠 马银琴 陈才智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张迎新;初中时期的电脑教育[N];电脑报;2003年
5 徐永涛;合理利用考试时间[N];中国财经报;2004年
6 ;制定成功的测试计划(一)[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陆桂枫;张謇家书代代传[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汪小意;网络游戏人才“千军难求”[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飞;唐代试策研究(《唐代官人文学研究》第一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若曦;汉代选官制度与试策文[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37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3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