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8 09:07

  本文关键词: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马政 辽西走廊 民俗文化 影响


【摘要】:本文选取辽西走廊作为调查与研究的个案,采用田野作业方法与文献法,把清代马政和这一地区的民俗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力图从现实性的存在状态去追溯历史因素如何发生作用的视角对这一区域性文化展开论析,主要从物质生产民俗、交通商贸民俗及精神信仰民俗三个方面来探讨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 正文包括绪论、四个章节及结论三大部分。 绪论部分交待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与选题相关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章主要交待了选题研究的个案——辽西走廊的概况,对辽西走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及辽西走廊在清代的地位作了简单介绍,以便为下文的研究作铺垫。 第二章从农业和牧业两个方面探讨了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物质生产民俗的影响。指出由于清代满族皇庄和大凌河马场的设置,关内汉族流民的不断涌入,使辽西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逐渐聚集成村落。这些中原汉人在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形成适合当地环境和条件的农业生产习俗惯制。在畜牧业经济的生产上,吸收借鉴了国家养马场先进的养殖和管理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牧业生产习俗,并一直传承至今。 第三章探讨了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交通商贸民俗的影响,指出驿路的开辟和建设,不但有力地推动了整个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 了经济的繁荣,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第四章主要从马神庙的历史变迁这一角度来探讨清代马政对辽 西走廊精神信仰民俗的影响,对如何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特别是如 何正确看待信仰民俗及庙会的复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结论部分从历史性与地域性的角度对清代马政与辽西走廊民俗 文化的形成关系做了总结。指出上层政治制度的扶植、倡导与禁止能 够影响民俗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同时,民俗文化也会以其自身的特点 和上层文化发生互动,从而形成该地域所特有的民俗文化。 本选题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可 以为研究辽西走廊这一地域文化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因为本文掌握 有大量的第一手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研究的是普通民众的生 活史,因此,本选题具有民族志的意义。其次,从民俗文化的应用角 度来说,本选题对辽西农牧业、商业及新时期庙会复兴等问题的探讨 具有为现实服务的意义。 关键词:清代,马政,辽西走廊,民俗文化,影响
【关键词】:清代 马政 辽西走廊 民俗文化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9
【目录】:
  • 绪论7-11
  • 第一章 辽西走廊——地域文化研究个案11-14
  • 第一节 辽西走廊概念的形成11-12
  • 第二节 辽西走廊的历史沿革及在清代的重要地位12-14
  •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14-30
  • 第一节 清代马政对辽西农业经济及习俗的影响14-22
  • 一、“封而不禁”与农业的缓慢发展15-18
  • 二、“时垦时禁”与农业的曲折发展18-19
  • 三、“驰禁放垦”与农业的迅速发展19-20
  • 四、农业生产习俗的传承20-22
  • 第二节 清代马政对辽西牧业经济及习俗的影响22-30
  • 一、国家养马业的发展22-26
  • 二、农村畜牧业的衰微26-27
  • 三、牧业生产习俗的传承27-30
  • 第三章 交通商贸民俗30-40
  • 第一节 清代马政对辽西交通运输及习俗的影响30-34
  • 一、驿站交通对官方的意义30-32
  • 二、驿站交通对民间的意义32-34
  • 第二节 清代马政对辽西商贸及习俗的影响34-40
  • 一、商业的兴起34-37
  • 二、马市的起伏37-40
  • 第四章 精神信仰民俗40-53
  • 第一节 清代马政对辽西马神信仰的影响40-50
  • 一、马神与马神庙的来历40-44
  • 二、马神庙的功能44-47
  • 三、马神庙的变迁及思考47-50
  • 第二节 与马有关的其它信仰习俗50-53
  • 结论:历史·地域语境中的民俗文化思考53-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一:清代大凌河养息牧始末57-58
  • 附录二:《锦县志略》卷二十四·艺文(下):58-59
  • 附录三:田野调查图片59-66
  • 附录四:田野调查访谈记录66-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3-74
  • 后记74-76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巍;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辽宁民间社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宏利;辽朝中京地区海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陆增翰;刘大观及其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9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39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