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社会建设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8:22

  本文关键词:“三苏”社会建设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苏” 宗族 社会控制 理想社会模式 社会建设思想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思想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如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设立“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等。在北宋社会变革趋势增强,文人地位提高及其“同治天下”的政治主体意识抬升,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国势内忧外患,以及在儒学复兴大潮中宋代士大夫激发出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社会背景下,“三苏”社会建设思想应时而出。“三苏”以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切入点,苏洵以私修族谱发起“收族”的信号,进而通过追认和彰显先祖,规范和固化家族祭祀礼仪等举措强化宗族稳定性,并注重对族人进行宗法礼德教育,冀以稳定基层社会秩序。在传统儒家“德主刑辅”治国思想指导下,“三苏”主张推崇礼治、重德引俗、善用法治,运用软性控制与硬性控制两种社会控制手段,刚柔并济,综合为用。在传统儒家憧憬“大同”“小康”理想社会思想的影响下,“三苏”以重新整合和调适各种社会关系为重点,对统治阶级、民政治理以及军政大局作了理想设定,其理想社会模式可概括为政治清明,百姓安顺,军事精强,对外独立,国势强盛。与同时代士大夫社会建设思想相比,“三苏”社会建设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稳健性和综合性,在推动北宋社会关系调理、秩序重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某些普世性的思想借鉴价值。
【关键词】:“三苏” 宗族 社会控制 理想社会模式 社会建设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12
  • (一) 研究对象5-6
  • (二) 研究意义6-7
  • (三) 研究现状7-11
  • (四)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1-12
  • 一、"三苏"社会建设思想的社会背景12-18
  • (一) 社会需要12-14
  • (二) 政治准备14-15
  • (三) 国势所迫15-17
  • (四) 儒学复兴思潮17-18
  • 二、"三苏"社会基层组织建设思想18-26
  • (一) 编修族谱19-22
  • (二) 追先敬祖22-24
  • 1、追先22-23
  • 2、祭祖23-24
  • (三) 注重族教24-26
  • 三、"三苏"社会控制思想26-36
  • (一) 推崇礼治27-30
  • (二) 重德引俗30-32
  • (三) 善用法治32-36
  • 四、"三苏"的理想社会模式构想36-45
  • (一) 对统治阶级的理想设定36-40
  • 1、君臣关系37-39
  • 2、取才选官39-40
  • (二) 对民政的理想设定40-42
  • (三) 对军政时局的战略设定42-45
  • 结语45-48
  • 参考文献48-5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燕飞;苏轼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严宇乐;苏轼、苏辙、苏过贬谪岭南时期心态与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慧子;苏轼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9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49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2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