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民族关系初探

发布时间:2017-08-14 01:33

  本文关键词:前秦民族关系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前秦 民族政权 民族关系


【摘要】: 魏晋以来,北方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关陇地区氐、羌等民族的人口不断增加,使该地区成为民族成分多且复杂的民族聚集区。西晋败亡后,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又使该地区的民族构成不断复杂化,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东晋虽偏居东南一隅,但与北方诸政权的相互攻伐却没有间断。氐族苻氏集团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的前秦,从建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复杂的民族关系。 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变化,前秦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其实力较弱时,曾相继依附于后赵和晋,与其它少数民族政权则和平相处;当其实力增强时,对周围各政权则以进攻为主,力求实现其大一统的目标,先后攻灭了前燕,征服了仇池,消灭了前凉和代,又远征西域,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夺取东晋的梁益二州。以淝水之战为转折点,前秦由盛转衰,成为各政权攻伐的对象,直至最终灭亡。前秦与这些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秦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以怀柔安抚为出发点,对降服民族实行徙民和削弱的政策,以护军制作为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制度,不断提高各民族的文化水平。客观地说,前秦对于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之后北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怀柔过宽、对民族矛盾缺乏充分认识以及政策失当等不足之处。
【关键词】:前秦 民族政权 民族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氐族概述11-23
  • 第一节 氐族的族源以及汉之前氐族的活动地域11-12
  • 第二节 氐族在前秦建立前的三次大迁徙12-18
  • 一、西汉时期氐族的迁徙13
  • 二、曹魏时期氐族的迁徙13-15
  • 三、西晋时期及前秦建立前氐族的迁徙15-18
  • 第三节 氐族的社会经济生活18-23
  • 第二章 前秦与北方各政权的关系23-43
  • 第一节 前秦与前燕的关系23-26
  • 一、前秦与前燕相持阶段的和平相处24-26
  • 二、前秦攻灭前燕26
  • 第二节 前秦与仇池和前凉的关系26-31
  • 一、前秦与仇池的关系26-27
  • 二、前秦与前凉27-29
  • 三、仇池与前凉时叛时降的原因29-31
  • 第三节 前秦与代和铁弗部的关系31-33
  • 第四节 前秦与北方其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33-43
  • 第三章 前秦与东晋的关系43-71
  • 第一节 苻氏集团对东晋的依附43-47
  • 一、苻氏集团与东晋的臣属关系43-44
  • 二、苻氏集团依附东晋的原因44-47
  • 第二节 前秦与东晋的战与和47-66
  • 一、以东晋北伐为代表,是晋处攻势前秦处守势的阶段47-50
  • 二、前秦与东晋的对峙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间地带的争夺50-56
  • 三、前秦与东晋的战略决战—淝水之战56-65
  • (一) 前秦方面的战前大讨论56-59
  • (二) 东晋在淝水之战前的战略安排59-60
  • (三) 淝水之战60-62
  • (四) 淝水之战的性质62-65
  • 四、淝水之战后前秦与东晋的关系65-66
  • 第三节 前秦与东晋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66-71
  • 一、在制度上66-67
  • 二、在经济上彼此交流67-68
  • 三、文化、宗教方面的交流与影响68-71
  • 第四章 前秦民族关系中的得与失71-80
  • 第一节 前秦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71-75
  • 一、以怀柔安抚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出发点71-72
  • 二、对降服民族实行徙民和削弱的政策72-73
  • 三、以护军制作为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制度73-75
  • 四、提高各民族的文化水平75
  • 第二节 前秦对民族关系的贡献75-76
  • 第三节 前秦在处理民族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76-80
  • 结语80-81
  • 参考文献81-84
  • 致谢84-85
  • 附录一: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85-86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0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70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