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16 12:41
本文关键词:有关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南北朝 政治格局 地域本位 民族本位 正统之争 守国形势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其政治格局也经历了从三分天下到九州一统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地域与民族本位政治、中华正统以及割据政权的“守国”形势等问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这三个方面,对魏晋以迄隋朝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变迁进行讨论,试图从中得出能够反映这一时期总体特点的普遍性结论。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指出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问题之一,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域和民族本位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地域和民族本位政治是存在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普遍性特点,奠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的基础。 第三部分问题之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统之争进行论述。指出,正统之争在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的变迁中至关重要,是引领纷乱的政治格局走向统一的旗帜,但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地强调正统,反而阻碍了统一局面的出现。 第四部分问题之三,对魏晋以来割据政权的“守国”形势进行论述。指出,魏晋以来割据政权的“守国”政策不仅存在于南方六朝,对同时期其它割据政权而言,这一政策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首先保证了割据政权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各政权推行的“守国”政策,仅为权宜之计,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走向统一。 第五部分后论,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三分到一统的政治格局变迁进行总结。指出,“三分之局”、“对峙之局”以及“统一之局”是几种较为典型的形式。前两种形式都是部分的统一,“统一之局”则是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的最终走向。总体来看,地域与民族本位政治、正统之争以及守国形势相互影响。本位政治是基础,正统之争为旗帜,守国政策仅为权宜之计。正统与守国当中都体现着本位政治的特点,本位政治是正统的基础,又体现着以地域和民族为本位的守国形势。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政治格局 地域本位 民族本位 正统之争 守国形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35
【目录】:
- 独创性声明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9-12
- 二、研究现状12-16
- 问题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位”问题探讨16-50
- 一、问题所在16-18
- 二、魏晋以来政治经济的地域化特征18-26
- (一) 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19-20
- (二) 西晋、十六国及东晋时期20-25
- (三) 南北朝时期25-26
- 三、魏晋以来的“民族本位”问题26-49
- (一) 汉末三国时代的南匈奴问题26-30
- (二) 有关氐、羌问题30-40
- (三) 拓跋鲜卑问题概说与孝文改制的再思考40-42
- (四) 民族融合的层次与趋势42-49
- 四、结论49-50
- 问题之二 魏晋南北朝正统之争探讨50-77
- 一、问题所在50-52
- 二、正史及《资治通鉴》所见魏晋南北朝“正统”主要史料52-59
- (一) “正统”52-55
- (二) “正朔”55-59
- 三、中华正统与胡汉合流59-65
- 四、魏晋南北朝正统之争考略65-75
- (一) 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66-67
- (二) 五胡十六国、东晋时期67-69
- (三) 南北朝时期69-72
- (四) 释“五胡次序,无汝羌名”72-75
- 五、结论75-77
- 问题之三 魏晋以来的“守国形势”探讨77-95
- 一、问题所在77-81
- 二、魏晋南北朝“守国形势”述略81-87
- (一) 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81-83
- (二) 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83-85
- (三) 南北朝时期85-87
- 三、“守国”细节考述87-94
- (一) “乘间守险”与“以攻为守”87-91
- (二) “中间地带”与魏晋屯田91-94
- 四、结论94-95
- 后论 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的变迁95-101
- 一、三分之局96-98
- 二、对峙之局98
- 三、统一之局98-101
- 参考文献101-106
- 后记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龙;北魏中后期的北边防务及其与柔然的和战关系[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2 秦永洲;三国时期正统观念简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王培华;正统论与中国文明连续性[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1期
4 孙进己;论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及中华民族融合的不同状况[J];史学集刊;2003年01期
5 胡克森;论中国古代正统观的演变与中华民族融合之关系[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4期
6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J];文史知识;1999年12期
7 秦永洲;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正统之争与正统再造[J];文史哲;1998年01期
8 王万盈;试论民族意识[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史念海;论我国历史上东西对立的局面和南北对立的局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01期
10 李椿浩;试论羌族后秦之安定地区的地位及其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文昌;前秦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83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8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