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军事地理格局的演变
本文关键词:论北宋军事地理格局的演变
【摘要】:北宋军事地理经历了三种格局:北宋统一行动开始前后呈现一种以中央区为核心,北方御辽区、两河御汉区、西北御戎区、山南集结区、淮南后备区为外围的圈层地理格局;北宋前期呈现河北御辽区、河东御辽区、西北御夏区、京川广-东南区四大区并立的地理格局,此四区中有三个区域分布于西北和北方,在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每个区域内部包括三个层面:人工(自然)防御保障、驻军、后勤保障;到了北宋中后期,军事地理结构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各大区域的内部层面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沿边三个区域的驻军数量和维持后勤所需物资数量都大大增加。北宋军事布防重心由京师向西北和北方转移。军事地理格局的演变重点已经从结构转向了内部层面。
【作者单位】: 衢州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北宋 军事 地理格局 结构 内部层面 演变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4NDJC071YB)
【分类号】:K244
【正文快照】: 北宋一百多年的军事格局大致经历了两大变化:首先是太祖时在国内集兵权于中央,神宗时将兵法的实施又一度使得兵权有向地方转移的趋势;其次是对中原其他政权、辽、党项从进攻到对辽、西夏以防守为主的总体转变。前者,是从改变军阀之拥兵自重,改变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转向增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志安;;论北宋时期黄河的军事战略地位[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2 赵永红;北宋“积贫”问题初探[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3 程民生;;宋代兵力部署考察[J];史学集刊;2009年05期
4 鲁西奇;;“山南道”之成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2期
5 余蔚;;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程有为;;泗水郡与秦汉鼎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余婕;周青;宋冬雪;孙哲;;浅析芜湖近代西方建筑[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6 吴宾;党晓虹;;试析宋元时期的粮食流通与古代粮食安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7 朱小阳;;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保宏彪;;唐肃宗兴复基地取舍于朔方和河西的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席成孝;;汉水流域行政区划在宋元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赵鹏;;固原地区城市兴起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现海;;明长城的兴起——14至15世纪西北中国军事格局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4期[C];2007年
2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魏德新;;回商蒲寿庚的历史功过[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吉成名;;明代土盐产地和石盐产地[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肖蕴英;;西夏流通的北宋货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孙冬虎;;永定河流域历史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8 朱林芳;;出土墓志所见长治地区的清河崔氏[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魏坚;;元上都城址的考古学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10 孟克巴雅尔;;历史上的九十九泉[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利;北京典型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夏利N,
本文编号:683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8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