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

发布时间:2017-08-16 23:23

  本文关键词: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政治 东汉 士风


【摘要】:“士风”一词,指士之人格精神、心态作风的一般趋向。士风的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为它牵涉到当时的政治、哲学以及社会思潮,牵涉到士人本身的诸多方面,如他们各自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他们生活的环境、所受的教养、以及更为特殊的一些心理因素等等。对于这样一个差不多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本文以光武帝刘秀建立政权(公元25年)到汉末黄巾起义爆发(公元184年)为时代断限。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对东汉士风进行全面探讨,本文考察的,一是社会政治对形成东汉士风的阶段性特征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为指导,通过描述东汉前期的政治、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的专权以及官吏选拔制度的变化,来探究属于意识层面的士风,在东汉形成阶段性特征及其演变的根本原因。二是东汉中、后期士风的转变——主要以实际生活中士人的言语行为为观察对象,同时证之以思想观念的理论表述。前者兼重个别事例的归纳与舆论倾向的追索,以见风尚所趋。后者的引入,在于从理论层面对士人感性化的、纷纭复杂的心态、作风予以概括,这将有助于准确深入地把握士人心态的本质,明了其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意义。三是东汉士风演变的基本趋势——东汉后期,士人在肆直之风、交游之风推动下采取的从舆论到行动的反宦官斗争,矛头直指朝廷,终于引来了专制皇权的镇压,即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两次党锢无疑是士人与朝廷矛盾的总爆发。东汉政权在杀害士人的同时,也被士人日益疏远。这部分内容主要即探讨东汉士风呈现出的由崇尚经学到轻视经学、由洁身自好到结交世家大族、由忠于“汉室”到再造“天下”等疏远皇权的演变趋势。
【关键词】:社会政治 东汉 士风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3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0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7-8
  • 1.1.1 问题的提出7-8
  • 1.1.2 研究的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9-10
  •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9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9-10
  • 2 东汉政治与东汉士风10-22
  • 2.1 引言10
  • 2.2 东汉前期政治与士风10-14
  • 2.3 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专权与士风14-19
  • 2.4 官吏选拔制度的变化与士风19-22
  • 3 东汉中、后期士风的转变22-31
  • 3.1 肆直之风的崛起22-27
  • 3.2 交游之风渐盛27-31
  • 4 东汉士风演变的基本趋势31-44
  • 4.1 由崇尚经学到轻视经学31-36
  • 4.2 由洁身自好到结交世家大族36-38
  • 4.3 由忠于“汉室”到再造“天下”38-44
  • 5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7
  •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47-48
  • 致谢4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宪林;;汉代民间教育救助活动述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刘先林;;汉代民间教育救助活动述论[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兰花;曹魏士风递嬗与文学新变[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扬;汉代伏氏与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孔令广;际遇与走向:东汉末年士人的政治分流[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天仪;东汉安顺之际政局的演变与特点[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志亮;东汉士人心态浅析[D];郑州大学;2013年

5 董明明;东汉党人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6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86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