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禅让新考

发布时间:2017-08-18 15:34

  本文关键词:舜禹禅让新考


  更多相关文章: 禅让 尚书 崔东壁


【摘要】:对于舜禹之间的权力更替,学界有禅让、篡夺、禅让与篡夺并存等几种观点。这几种观点的得出,大都建立在尧舜"禅让"研究的基础上,少有单独审视舜禹之间权力继承的特殊性。先秦文献中并无舜禹之间"禅让"、"篡夺"、"禅让与篡夺并存"的可靠证据,舜禹之间并没有经过权力交接的仪式,舜"道死苍梧"造成部落联合体的首领空缺,使得《尚书》所记载的禅让的程序没有完成。从大禹治水、禹出自黄帝及对三苗的战争等历史背景来看,舜禹之间存在权力和平更迭的可能性,但已经与舜没有关系。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禅让 尚书 崔东壁
【分类号】:K21
【正文快照】: 在我国历史学界,对于尧舜禹禅让问题的研究,研究者们常常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并未单独审视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二者的差异。进一步来说,尧舜禅让在古代文献中记载颇多而舜禹禅让的记载为少,因而学界常常把舜禹禅让问题当作尧舜禅让研究的附庸,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1。本文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锐;禅让与封禅新考[J];东岳论丛;1999年01期

2 张海涛;;尧舜时期社会形态新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王玉哲;;尧、舜、禹“禅让”与“篡夺”两种传说并存的新理解[J];历史教学;1986年01期

4 朱小丰;论禅让制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5 王晓毅,丁金龙;从陶寺遗址的考古新发现看尧舜禅让[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万九河;怎样看尧舜禅让与篡夺的关系[J];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04期

7 仓林忠;关于黄帝、尧舜禹时期帝位继承制度的思辨[J];天中学刊(驻马店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谭宝刚;;郭店《老子》“绝巧弃利”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宋超;;“先农”与“神农炎帝”——以里耶、周家台秦简为中心的讨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6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杨志贤;;战国秦汉出土简帛的词典学价值[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9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10 邱德修;;郭简《忠信之道》“■喽”新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9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巴新生;李友东;;探讨中国国家起源的几种理论模式的回顾和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震中;邦国、王国与帝国:先秦国家形态的演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玉哲;;尧、舜、禹“禅让”与“篡夺”两种传说并存的新理解[J];历史教学;1986年01期

4 乔伟;论中国法律起源的途径及其特点[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5 晁福林;;论古史重构[J];史学集刊;2009年04期

6 易建平;;从摩尔根到塞维斯:酋邦理论的创立[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4期

7 王震中;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5年11期

8 周苏平;;尧、舜、禹“禅让”的历史背景[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9 李衡眉;三皇五帝传说及其在中国史前史中的定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洪波;从《崔东壁遗书》谈史料学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崔东汇;;书·碑——两个县长的故事[J];散文百家;2011年11期

3 王元化;;致邵东方君书[J];读书;1992年07期

4 范毓周;;自有寒光射斗牛[J];读书;1985年05期

5 毕斐;正本溯源[J];读书;1995年08期

6 李衡眉;孔子的出生与古代婚俗[J];孔子研究;1988年04期

7 ;[J];;年期



本文编号:695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95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