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礼记》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8:39

  本文关键词:清前期《礼记》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前期 《礼记》学 礼义疏释 篇章重构 疑义考辨


【摘要】:清前期《礼记》学处在思想界由王学返朱学的浪潮中,上承宋明理学和心学余绪,下启乾嘉学术考据之风,其学术意义是多层面的。就《礼记》学本身来说,该书兼具礼制、礼仪和礼义,清儒通过对它的研究将宋明理学推进到礼学。就治礼方法而言,清前期《礼记》学摆脱单一的义理阐释,多方面寻求解经思路,为《礼记》学的多元和纵深发展开拓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就社会功用而言,清前期《礼记》学还为民间宗法组织的发展从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都给予了支持,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实现儒家礼治社会的理想。有鉴于此,笔者将思想史和文献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在第一章中考察了清前期政府的文化行为和知识界的思想学术状况,从官方和民间两方面了解清前期《礼记》学广阔的文化背景;第二章则集中从礼学自身的发展理路考察前代礼学思想及著述对清前期《礼记》学的影响,《大学》、《中庸》从四书回归《礼记》的过程及意义,并以表格一一列出清前期67部《礼记》全书研究著作的著录、存佚情况;第三章则把清前期《礼记》学主要著述按解释重点的不同,分为礼义疏释、篇章重构和疑义考辨等三类,予以具体介绍和评价;第四章则在前三章的基础上思考清前期《礼记》学的学术特点、价值及意义,从礼学的地域性和师承门户探求清前期礼学与理学的渊源。清前期《礼记》学因为处于这种联系之转折点,必然在反思中求变异、在变异中求发展,形成经世求实和多渠道解经、证经的独特风格。这些对官方的礼治和民间的修身践履造成深远影响。
【关键词】:清前期 《礼记》学 礼义疏释 篇章重构 疑义考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1 清前期文化政策导向和思想学术状况11-23
  • 1.1 文化政策导向11-17
  • 1.2 文化背景17-23
  • 1.2.1 士人活动17-19
  • 1.2.2 学风抑扬19-23
  • 2 清前期《礼记》学基本著述情况23-52
  • 2.1 礼学背景23-35
  • 2.1.1 宋元明《礼记》阐释的理论基础23-30
  • 2.1.2 宋元明影响较大的几部《礼记》学著述30-33
  • 2.1.3 清前期理学向礼学的转向33-35
  • 2.2 《大学》、《中庸》——从“四书”回归《礼记》35-42
  • 2.2.1 《大学》、《中庸》概况36-37
  • 2.2.2 从《礼记》到“四书”37-40
  • 2.2.3 从“四书”返《礼记》40-42
  • 2.3 清前期《礼记》学著述情况一览表42-52
  • 3 清前期《礼记》学家及主要著述52-90
  • 3.1 概论52-53
  • 3.2 《礼记》学家的著述及其礼学思想53-90
  • 3.2.1 对《礼记》的礼义疏释54-69
  • 3.2.2 对《礼记》的编纂重构69-81
  • 3.2.3 对《礼记》的疑义考辨81-90
  • 4 清前期《礼记》学引发的思考90-105
  • 4.1 地域和师承的烙印91-97
  • 4.2 反思、变异与清代风格的逐渐形成97-101
  • 4.3 清前期《礼记》学的影响及其学术走向101-105
  • 结语105-106
  • 参考文献106-109
  • 后记10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城烟;《仪礼》《礼记》升降类动词组合关系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696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96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