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因素回归学术思想史研究——杨念群《何处是江南》与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新方向

发布时间:2017-08-19 03:15

  本文关键词:让政治因素回归学术思想史研究——杨念群《何处是江南》与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新方向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学术 思想史研究 异族统治 学术思想史 六经皆史 现实关怀 康熙皇帝 士人心态 政治因素 政治环境


【摘要】:正一、政治高压说与20世纪的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在现代清学史上,政治史取向曾是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特色。20世纪初,当清代学术和思想即将成为"历史",成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反满革命"的现实关怀,满洲异族统治的政治高压成为解释清代学术和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甚至清代学术和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发展脉络及其呈现的学术形态亦由此决定。1外在的政治环境和清廷的高压统制,成为决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异族统治;学术思想史;六经皆史;现实关怀;康熙皇帝;士人心态;政治因素;政治环境;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3XNJ023)“清代汉学考据兴衰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一、政治高压说与20世纪的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在现代清学史上,政治史取向曾是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特色。20世纪初,当清代学术和思想即将成为“历史”,成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反满革命”的现实关怀,满洲异族统治的政治高压成为解释清代学术和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甚至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喻大华;清代文字狱新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雷平;近十年来大陆乾嘉考据学研究综述[J];史学月刊;2004年01期

3 张瑞龙;;学术与世变:20世纪上半期清学史论述的形成与演变[J];齐鲁学刊;2014年02期

4 谭红艳;;清前期文乡试解额变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漆永祥;乾嘉学术成因新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6 周维衍;;乾嘉学派的产生与文字狱并无因果关系[J];学术月刊;1983年02期

7 胡凡;二十年来乾嘉学派形成原因与学术分野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02期

8 张瑞龙;;“六经皆史”论与晚清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9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10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5 邹迎曦;;浅议两淮盐商的发展与嬗变[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9 巩琢璐;;深化利用档案资源——从文化史和社会史视角看档案编研工作[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宁莉娜;;严复逻辑观的语用分析[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玉娟;艾畅《诗义求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舒丙旺;方玉润《诗经》文学阐释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晓静;论方东树与《援鹑堂笔记》的整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三喜;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旭琴;古代文字狱之修辞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师渠;;晚清国粹派论清学[J];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2 武少民;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回顾[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3期

3 李孝迁;刘师培与近代清学史研究[J];东南学术;2001年04期

4 张晶萍;论乾嘉考据学的经史关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王树民;江藩的学术思想及汉学与宋学之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郭康松,胡继芳;论清代数学考据方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家史学批评方法论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1999年02期

8 张晶萍;乾嘉学术与“汉学”观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刘筱红;论张舜徽的清代朴学起源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周积明;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J];江汉论坛;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苏民;[N];光明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静;;清代学术称谓考——从近代学者的论述谈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武晓阳;;追忆师者风范,继承优良传统——柴德赓先生《清代学术史讲义》出版座谈会纪要[J];史学史研究;2013年03期

3 祁龙威;;梁启超与清代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疏证发凡[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杜蒸民;一本研究清代学术的入门书──重读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J];史学史研究;1994年02期

5 赵毅;兼采诸家,,新意叠出的学术新著──《清代学术与文化》评介[J];史学集刊;1995年01期

6 王云云;;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读后[J];华夏文化;2008年01期

7 王永男;;清代学术的嬗变[J];黑龙江史志;2013年19期

8 王保顶;论清代学术的基本特征[J];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05期

9 武少民;张舜徽论清代学术[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2期

10 李帆;;章太炎论清代学术[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法周;;惠栋与清代学术[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2 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毅生 孟晓旭;解读清代学术史[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丁波;刘家和先生与《清代学术史讲义》[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关永礼;传薪学术有三书[N];光明日报;2013年

4 徐士友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学风与地域学术的双重变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陈祖武;漫谈清代学术[N];光明日报;2005年

6 尹媛萍;沿着历史发展顺序看清代学术史[N];团结报;2012年

7 杨艳秋;梁启超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N];光明日报;2007年

8 卢毅;善疑求真言自由[N];学习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杜羽;讲义逾甲子 学术薪火传[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D];北京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艾辽慧;章太炎与梁启超清代学术研究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吴岩;《清代学术概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98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98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f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