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与西周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3:39

  本文关键词:《国语》与西周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语》 两周史 史料 史事 典制


【摘要】:《国语》是一部重要的先秦文献,尤其对研究西周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这方面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欲试补此遗阙,通过对《国语》所载有关西周史的史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使人们能够更方便、更充分、更科学地利用它来研究西周历史。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国语》所载西周史料概述。综述《国语》的性质,通过与其它西周史相关文献的比较,凸显《国语》所载西周史料的特点。 第二部分:《国语》中的西周史事与典制。《国语》所涉及的两周史料十分丰富,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其中最重要的史事和典制两部分进行整理与研究。本文首先将《国语》中散见各处的史料绳贯珠联,系统地呈现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其它资料比较,分析《国语》的史料特点与价值。此部分又分为二章: 第一章:史事。首先,将《国语》中零散记载的西周史事按时间顺序系统排列:其次,将《国语》的记载与其它资料。主要是先秦、两汉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国语》所载史事的真实程度。 第二章:典制。《国语》中的典制记载往往缺乏对时代背景的交待,本文只能将其中可能为西周时期的典制全部加以研究。首先,将这些资料分类编排,分为吉、嘉、宾、凶、政治制度利其它制度六类。其次,通过与其它史料的比较,分析《国语》典制史料的特点与真实程度。 本文的工作不只是史料的整理与比较,还十分重视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讨论,我们认为,《国语》所记载的西周史事可信程度很高,因为不但其大部分记载可以在其它先秦史料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而且有更多的记载被《史记》所采信。 《国语》中可能为西周时期的典制绝大部分与先秦文献尤其是礼书相合,是研究西周典制必不可少的资料。但是这些记载显然经过后人加工,在利用时需要仔细辨别。
【关键词】:《国语》 两周史 史料 史事 典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24
【目录】:
  • 引言6-7
  • 第一部分:《国语》所载西周史料概述7-10
  • 一、性质——语书7
  • 二、有记载西周历史的专门章节7-8
  • 三、记载西周中后期的史事且多关乎邦国成败8-9
  • 四、有不见于他书的重要记载9
  • 五、也有许多重要事件未曾记载9
  • 六、史料记载方式——首尾简述史事,,中间大段议论,且多说教之词。9
  • 七、记载并不十分准确9-10
  • 第二部分:《国语》中的西周史事与典制10-54
  • 第一章 史事10-27
  • 一、周之兴起——武王之前10-12
  • (一) 周兴于岐山10-11
  • (二) 让位的吴太伯11
  • (三) 睿圣的文王11-12
  • 二、开国之君——武王12-14
  • 三、各方诸侯——成王时期14-15
  • 1、周、齐14
  • 2、晋14
  • 3、楚14-15
  • 四、昭王的王后15
  • 五、征战犬戎——穆王15-16
  • 六、恭王灭密16-17
  • 七、被逐的天子——厉王17-18
  • 八、多事之秋——宣王时期18-22
  • 1、邵公救主19
  • 2、睿圣武公19-20
  • 3、不籍千亩20
  • 4、千亩之战20
  • 5、料民20-21
  • 6、废立鲁君21
  • 7、樊仲守阳21
  • 8、杜伯射王21-22
  • 九、西周覆亡——幽王时期22-24
  • 小结24-27
  • 第二章 典制27-54
  • 一、吉礼27-38
  • (一) 祭祀27-34
  • 1、祭祀对象27-30
  • 2、等级规定30-31
  • 3、祭祀人员(宗、祝)31-32
  • 4、祭祀用牲32-33
  • 5、亲历亲为33-34
  • (二) 藉田34-38
  • 1、藉田34-36
  • 2、社、燕、尝36-37
  • 3、井田、田赋、周公之藉37-38
  • 二、嘉礼38-40
  • (一) 宴享之礼38
  • (二) 婚姻38-40
  • 1、同姓不婚38-39
  • 2、周族世代与姜任通婚39
  • 3、赐姓39
  • 4、内官不过九御39-40
  • 三、宾礼40-44
  • (一) 朝觐之礼40-42
  • 1、朝觐40
  • 2、求财于有方40-41
  • 3、赐物41-42
  • (二) 迎宾42-43
  • (三) 贽见礼43-44
  • 四、凶礼44-45
  • (一) 荒礼44
  • (二) 灾礼44-45
  • 五、政治制度45-49
  • (一) 行政区域划分——畿服制45-47
  • (二) 治民之法47-48
  • (三) 料民48-49
  • (四) 刑罚——流放49
  • 六、其它制度49-53
  • (一) 因时制宜49-51
  • 1、除道、建筑等50
  • 2、取猎以时50-51
  • (二) 环境建设——表道、鄙食51
  • (三) 献诗制51-52
  • (四) 音乐——制钟52
  • (五) 改玉改行52-53
  • 小结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6
  • 后记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会鹏;《国语》民神观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欣;春秋邦交中的凶礼考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3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63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