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乡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22:09

  本文关键词:清代山东乡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山东 乡试


【摘要】: 乡试作为科举考试各层级中规模最为宏大、竞争最为激烈、而影响也最为重大的选拔性考试之一,是各省人文教育活动的重大事件,对于区域政治、文化以及民风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往的乡试研究更多是着眼于制度层面的,而关于直省乡试的系统研究则相对较少,基本上还是处于起步状态,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乡试在科举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若能对之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对于丰富科举学研究、丰富中国教育史研究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当今的各类大规模考试也具有重要的观照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清代山东乡试研究”为题,从教育学、文化学、地理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对于清代山东乡试的经费、竞争、举人的区域分布以及社会出身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本研究共分六章。绪论部分主要对于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思路与框架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一章清代乡试规制,从乡试科年与乡试考场、乡试考官、乡试内容与形式、乡试定额与乡试中额等几个方面勾勒了清代乡试规制的大致轮廓。第二章清代山东乡试简况。这一部分对于清代山东乡试贡院、乡试科年、乡试中额与定额、乡试考官与解元、乡试科场案及其它违式情形几个方面进行了简略的介绍。第三章清代山东乡试经费研究。在简略回顾“科举经费”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考官路费银、科场经费银、地方宾兴资助银及举人赏银等几个方面对于清代山东乡试的经费状况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清代山东乡试竞争研究。这一部分主要以乡试录取率、乡试人均中式率为指标,分前后两个时期对于清代山东乡试竞争状况进行了追溯与考察。同时,对于乡试人均中式率的省际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五章清代山东举人的区域分布研究。在剖析明代山东举人区域分布的基础上,从不同维度探讨了清代山东举人的区域分布特点,并对于两代举人区域分布格局的异同状况进行了比较,最后从经济因素、地方儒学与书院以及文化传统的角度对清代山东举人区域分布格局的成因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透视与探析。第六章清代山东举人的社会出身研究——以《清代朱卷集成》为中心的考察。这一部分在简要回顾科举与社会流动的已有研究及相关争论的基础上,依据《清代朱卷集成》所载山东籍举人的家世资料进行了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以此来管窥清代山东举人的社会出身状况。同时,对于究竟该如何看待科举制的阶层公平性问题进行了论述。余论部分对于本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及有待于进一步推进的后续研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清代 山东 乡试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9;D69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1
  • 第一章 清代乡试规制21-30
  • 第一节 乡试的演变与发展21-23
  • 第二节 清代乡试规制23-30
  • 第二章 清代山东乡试简况30-42
  • 第一节 清代山东贡院30-34
  • 第二节 清代山东乡试简况34-42
  • 第三章 清代山东乡试经费研究42-65
  • 第一节 “科举经费”的相关研究42-46
  • 第二节 清代山东乡试经费研究46-65
  • 第四章 清代山东乡试竞争研究65-88
  • 第一节 清代前期山东乡试竞争的研究66-80
  • 第二节 清代后期山东乡试竞争的研究80-88
  • 第五章 清代山东举人的区域分布研究88-129
  • 第一节 明代山东举人的区域分布研究89-99
  • 第二节 清代山东举人的区域分布研究99-110
  • 第三节 明清两代山东举人区域分布比较110-118
  • 第四节 清代山东举人区域分布成因析论118-129
  • 第六章 清代山东举人的社会出身研究——以《清代朱卷集成》为中心的考察129-142
  • 第一节 “科举与社会流动”的派别之争129-133
  • 第二节 清代山东举人的社会出身研究——以《清代朱卷集成》为中心的考察133-142
  • 余论142-147
  • 参考文献147-151
  • 后记151-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制度设计与多维互动:清道光年间徽州振兴科考的一次尝试——以《绩溪捐助宾兴盘费规条》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2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3 李纯蛟;清代乡试的防弊对策述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李立峰;科举学的文化地理视角[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5 刘海峰;科举制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J];历史研究;2000年06期

6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7 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J];书屋;2005年01期

8 郑若玲;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刘海峰;科举制长期存在原因析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刘海峰;“科举学”的世纪回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取勉;清代山东学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74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74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