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的史料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03 14:28
本文关键词:试析《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的史料价值
【摘要】: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运用追溯史源、数据统计和比较的方法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史料价值做了比较详细细致的分析与评估。 专门的史学研究在进行史料价值评估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史料的原始性,此外,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也是重要的评估标准。那么,由此而论,对历史著述史料价值进行评估的基本标准就是:第一,史籍对原始史料有无独特的保存价值;第二,史籍在史实考订辨析上有无贡献。这也是本文分析《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史料价值时所依据的重要标准。 根据上述两条评估史著史料价值的标准,本文主要是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史料的直接来源,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史料来源的主要范围和如何选择、重组史料上做了详细和全面的考察。 本文第一章是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参考文献范围的考察和分析。考察的结果是:《十国春秋》基本上参考了现存有关南唐的主要文献。从专门的史料研究来说,有资料线索的价值。但是,以上述两个史料价值评判标准来衡量,由于《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大多数参考文献今天还保存着,就其史料而言,《十国春秋》在保存较多的带有原始性史料上没有特殊的价值。 《十国春秋》重组史料时在行文上呈现出的特点是较多地保留了史料来源处的原始状态,这就为本文探寻其史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笔者通过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各卷史料来源的一一考察,在第二章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在选择、重组史料上做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吴任臣在编纂《十国春秋》南唐部分时,将其参考文献分为三类,即基本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和一般参考文献。其最基本的史料依据是两《南唐书》和《唐馀纪传》。从《十国春秋》对史料的选择、重组以及行文特点来看,《十国春秋》在保存原始史料和对众多南唐史料进行考订、辨析上没有特别的贡献。 本文第三章是集中从《十国春秋》南唐部分自注来看其对南唐史料的把握。发现在对史料真实性的辨析和对史实的考订上并不是《十国春秋》的擅长之处。 从以上三章对《十国春秋》编纂的考察来看,为避免就史料论史料,本文尽量将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史料价值的评估纳入《十国春秋》一书整体价值体系中去衡量。就此,笔者认为,《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编纂上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十国春秋》的史料价值特点。其编纂上的基本特点有三:第一,,是一部资料翔实的集大成之作;第二,工作的重心在于对史料的选择与重组上;第三,选择了纪传体的著史体载。这三点反映在《十国春秋》史料上的价值便偏重于在史料的流传、历史知识的传播、资料线过的提供和十国历史整体、系统研究基础的奠定上;而在对原始史料的保存和对史料真实性的考证辨析上均未呈现出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十国春秋》 南唐 史料价值 史源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43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绪论6-16
- 一、 《十国春秋》史学研究回顾6-9
- 二、 近代南唐史研究与南唐史料建设9-13
- 三、 本文选题的理论、方法及学术意义13-16
- 第一章 《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的史料来源(上)——《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引书分析16-36
- 一、 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的解释及史源的定义16-17
- 二、 《十国春秋·南唐》自注中徵引文献列表17-20
- 三、 备列于《十国春秋》参考文献,实际并未被直接徵引之书20-32
- 四、 《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参考文献之遗漏32-36
- 第二章 《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史料来源(下)——《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史料直接来源分析36-79
- 一、 两《南唐书》、《唐馀纪传》、《续唐书》与《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纪传人物数目考36-40
- 二、 《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的基本史料依据40-58
- 三、 《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的主要参考文献和一般性参考文献58-77
- 四、 《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史料徵引情况质疑77-79
- 第三章 试析《十国春秋》对南唐史料的考订情况79-91
- 一、 从《十国春秋·南唐》自注看其对南唐史料的考证情况79-84
- 二、 《十国春秋》南唐部分失检、失考处84-91
- 结语91-94
- 附录一: 参考文献94-101
- 附录二: 五代十国形势图101-102
- 附录三: 南唐全图10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志伟;;浅论陆游《南唐书》的几点缺憾[J];黑龙江史志;2012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冬梅;吴兰修与《南汉纪》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耀飞;南唐两都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刚;宋人南唐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85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855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