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5:35

  本文关键词: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文官父祖 封赠制度 激励机制


【摘要】: 父祖封赠制度,指王朝政府以推恩的方式,参照臣属的官阶和功绩,将官爵授予其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父祖存者称封,死者称赠。明代文官父祖封赠是父祖封赠制度的主要部分,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对文官考绩而推封父祖,即考满封赠,这是明代文官封赠的常规形式;另一种是特例封赠,包括旌忠、旌劳和基于多种国家大庆典的覃恩封赠。特例封赠直接回应了文官“例”外之陈乞,同时反映了明代社会政治环境对文官封赠的影响。由于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降低了对文官官阶的要求,以七品为基准,有时甚至降到九品,同明朝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明代文官封赠制度在文官群体中得到了最大化的施行。 通过封赠制度,文官父祖得到了国家给予的诰敕、冠服,这是封赠荣誉的凭证与象征,同时受封赠者也可获得一定的特权包括树坊、恤典等。封赠荣誉经由社会网络的多层次传播,实现了士人“光宗耀祖、显亲扬名”的人生理想。封赠官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恪守国家礼法,否则将被剥夺封赠荣誉。 根本上说,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运作依赖于文官群体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文官必须竭智尽忠、勤于王事,才能有资格为父祖申请封赠,亦即因忠而致孝;另一方面,国家以封赠的方式满足文官“光宗耀祖、显亲扬名”的孝道要求,因而可以激励文官尽职尽责,亦即因孝以致忠。由于封赠制度运行的递进累加和封赠之后的约束机制,国家与文官群体之间的互动始终处于持续的状态。同时,封赠荣誉的广泛传播也使制度本身具有了对社会其他民众的激励与教化功能。
【关键词】:明代 文官父祖 封赠制度 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绪论8-14
  • 一、封赠制度的研究现状8-9
  • 二、研究框架9
  • 三、史料说明9-14
  • 第一章 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的常规与特例14-37
  • 引子 封赠制度的历史流变14-15
  • 第一节 常例封赠15-23
  • 一、考满封赠的条件与资格15-19
  • 二、封赠的给与19-23
  • 第二节 特例封赠23-37
  • 一、覃恩封赠24-32
  • 二、旌忠32-34
  • 三、旌劳34-36
  • 四、特殊政治形势下的文官父祖封赠36-37
  • 第二章 明代文官父祖封赠诰敕的颁赐、补给与改给37-47
  • 第一节 诰敕的制作与颁赐37-42
  • 一、诰敕的内容37-38
  • 二、诰敕的制作38-40
  • 三、诰敕的颁赐40-42
  • 第二节 诰敕的补给与改给42-47
  • 一、诰敕的补给42-44
  • 二、诰敕的改给44-47
  • 第三章 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蕴含的权利与义务47-57
  • 第一节 明代文官封赠制度蕴含的权利47-55
  • 一、冠服之荣47-48
  • 二、恤典48-55
  • 第二节 义务约束与封赠荣誉的追夺55-57
  • 第四章 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声誉的彰显57-74
  • 第一节 封赠荣誉在家族内的传承57-64
  • 一、封赠荣誉的致告57-61
  • 二、诰敕的存、传61-64
  • 第二节 封赠荣誉在乡里社会的传播64-70
  • 一、基层民众的积极参与64-65
  • 二、基层政府的响应65-68
  • 三、地方志书对封赠事件的记载68-70
  • 第三节 封赠事件的跨地域流传70-74
  • 一、士人对封赠事件的书写70-71
  • 二、士人书写中的忠孝之教71-74
  • 结语 作为激励机制的明代文官父祖封赠制度74-77
  • 参考文献77-81
  • 后记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涛;岳宗霞;;明代的巫术和巫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静宇;;论明代城市发展对通俗小说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3 鲁烨;;明代茶具与茶文化[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4 闫t,

本文编号:803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03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