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河南政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1:24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河南政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 河南 政区


【摘要】: 明清时期,河南的行政区划出现了多次变动,除自然地理的因素外,也反映出统治者的政治理念,还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相联系。 本文以时间为纵轴,对明清时期河南的行政区划变动做动态研究,借以考察河南各地因民生、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引起的政区变动,以及因政区变动对河南各地民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深层次影响。 全文分为明、清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明代河南的政区变动状况。 首先从总体上论述在明代前、中、后三个历史阶段,河南各府出现的行政区划方面的变动,揭示政区变动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互动关系,展现河南各地在明代的社会面貌。 其次以归德府、汝宁府的政区变动为两个具体个案,详细考察比较有代表性的二府在明代历朝出现行政区划变动的原因,及政区变动对当地社会民生带来的影响。 第二部分探讨清代河南的政区变动过程。 首先对清代河南政区的变动过程进行概述,并总结其呈现出的三个特点,进而分析清代地方直隶州制度、黄河水患及近代铁路兴建对河南政区变动的影响,介绍清代河南社会经济的状况。 其次以雍正朝河南的政区变动为第一个案,以全省为着眼点,探讨在雍正一朝,河南各地出现的历次政区变动,展现河南全省在清代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政区变动及民生状况;以清代的南阳府为第二个案,以一府为切入点,详细探讨南阳府在清代整个历史时期出现的政区变动及其对南阳各州县的民生产生的影响。 最后,对全文主要结论进行回顾,指出明清时期政区变动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进行政区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明清 河南 政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 课题意义8-9
  • (二) 学术史回顾9-13
  • 一、明代河南政区变迁13-46
  • (一) 明代河南政区变迁概述13-18
  • (二) 明代各时期河南政区18-34
  • 1. 明代前期18-25
  • 2. 明代中期25-30
  • 3. 明代后期30-31
  • 4. 明代河南政区变迁小结31-34
  • (三) 明代河南政区研究个案一34-40
  • 1. 洪武朝:降州,革故鼎新34-37
  • 2. 嘉靖朝:升府,划定疆界37-40
  • (四) 明代河南政区研究个案二40-46
  • 1. 洪武朝:曲折发展40-42
  • 2. 成化朝:建州置县42-44
  • 3. 弘治朝:确定区域44-46
  • 二、清代河南政区变迁46-78
  • (一) 清代河南政区变迁概述46-51
  • (二) 清代河南政区变动的特点51-63
  • 1. 以直隶州设置带动河南的政区变动51-55
  • 2. 黄河水患的治理与政区变动密切相关55-59
  • 3. 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影响河南政区变动59-62
  • 4. 清代河南政区变迁小结62-63
  • (三) 清代河南政区研究个案一63-73
  • 1. 雍正二年:增直隶州,分辖三府64-65
  • 2. 雍正三年:豫北变动,保证漕运65-67
  • 3. 雍正四年:磁州改隶,利于民生67
  • 4. 雍正五年:卫辉改动,,促进发展67-68
  • 5. 雍正十二年:重大调整,与时俱进68-73
  • (四) 清代河南政区研究个案二73-78
  • 1. 雍正朝:重建南召县74
  • 2. 道光朝:改设淅川厅74-76
  • 3. 光绪朝:升置直隶厅76-78
  • 结语78-80
  • 附录一、明代河南全图80-81
  • 附录二、清代河南全图81-82
  • 参考文献82-86
  • 后记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宏岐;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朱从兵;张之洞与芦汉铁路的建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王飞;;明清时期贾鲁河对豫东经济影响的考察——以周家口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6 林涓;清代统县政区的改革——以直隶州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820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20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