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丝路:吐蕃“重汉缯”之俗与丝绸使用
本文关键词:高原丝路:吐蕃“重汉缯”之俗与丝绸使用
【摘要】:历史上,在丝绸由中原地区向西传播过程中,也传入了青藏高原地区。公元7-9世纪唐地丝绸大量输入吐蕃,受到吐蕃贵族及上层人士的喜好与珍视,形成"重汉缯"的社会风气。但吐蕃气候寒冷,并不适合穿着丝绸,吐蕃贵族除用作头巾和衣饰以体现身份与等级外,一般不直接穿着丝绸。因实用空间受限,丝绸趋向了文化象征意义的发展路径。吐蕃中后期丝绸与佛教信仰日渐结合,成为体现佛、法、僧之崇高地位和表达敬仰的特殊礼仪品,也被用作祭祀神灵之物。此外,还作为酬金、借贷和利息等进入交换领域。吐蕃丝绸使用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这也奠定了后来藏地丝绸使用的基本路径。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关键词】: 吐蕃 丝绸 礼仪品 象征意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110)阶段性成果 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丝绸是公元7—9世纪唐、蕃交往中唐朝向吐蕃输人的大宗物品。以往的研究多从文化交流角度给予积极评价,充分肯定丝绸在唐、蕃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因研究视角主要侧重于唐朝或唐、蕃文化交流,对丝绸输人吐蕃以后的情况涉及甚少。《通典》记吐蕃“其俗重汉缯而贵瑟瑟,男女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汤惠生;青海玉树地区唐代佛教摩崖考述[J];中国藏学;1998年01期
2 许新国;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研究[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3 霍巍;试析西藏东部新发现的两处早期石刻造像[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4 霍巍;;青藏高原东麓吐蕃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发现与研究[J];考古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武;袁世凯政府对藏政策初探[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张云;西藏历史研究的责任与使命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2期
3 贺冬;;吐蕃军队武器装备简论[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年01期
4 王红梅;;元代吐蕃高僧与畏兀儿的关系述论[J];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黄全毅;;固始汗对西藏稳定的贡献[J];重庆与世界;2011年07期
6 张云侠;;汉藏文化交流的使者——文成、金城公主[J];中国藏学;1988年01期
7 张云;;论吐蕃文化对西夏的影响[J];中国藏学;1989年02期
8 阿旺;;吐蕃法律综述[J];中国藏学;1989年03期
9 格桑达吉;;松赞干布经济思想初探[J];中国藏学;1989年04期
10 沈卫荣;吐蕃七贤臣事迹考述[J];中国藏学;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次旦扎西;;藏族古代军事行动中的宗教因素探讨[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陆庆夫;陆离;;论吐蕃制度与突厥的关系[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陆离;;大虫皮考——兼论吐蕃、南诏虎崇拜及其影响[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陆离;;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僧官的几个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陆离;;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源流辨析[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陆离;;唐五代敦煌的司仓参军、仓曹与仓司——兼论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仓廪制度[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杨铭;;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对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悦梅;;从出土文献看吐蕃占领西域后的管理制度[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陆庆夫;陆离;;试论吐蕃统治郭煌的基层组织[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乌兰;;印藏蒙一统传说故事的由来[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娟;从世俗到神圣[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晓晶;六世班禅进京史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三羊切旦;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诉讼文及语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兰兰;宋元时期西藏止贡噶举派历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官却当周;藏族文献中的王臣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董予川;略谈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刑事立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范新满;西藏寺院壁画中的体育考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青平;唐宋之际河西地区的U饽┛疾靃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耀;晚唐五代的河陇吐蕃[D];兰州大学;2011年
9 吕德廷;摩醯首罗天形象在中国的演变[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恰白·次旦平措;郑堆;丹增;;简析新发现的吐蕃摩崖石文[J];中国藏学;1988年01期
2 褚俊杰;;吐蕃本教丧葬仪轨研究——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42解读[J];中国藏学;1989年03期
3 汤惠生;青海玉树地区唐代佛教摩崖考述[J];中国藏学;1998年01期
4 张长虹;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J];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5 许新国;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研究[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6 谢继胜;;川青藏交界地区藏传摩崖石刻造像与题记分析——兼论吐蕃时期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渊源[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7 霍巍;试析西藏东部新发现的两处早期石刻造像[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8 陈明光;菩萨装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变——兼谈密教大日如来尊像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9 马林;仁达摩崖刻石考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10 雷玉华,王剑平;试论四川的“菩提瑞像”[J];四川文物;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惠生;;青海玉树勒巴沟地点2发现的吐蕃初期的佛教摩崖[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楠;;唐代汉地佛教在吐蕃[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03期
2 赵心愚;;唐樊衡露布所记吐蕃告身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林冠群;;掀起盖头——唐代吐蕃的真面目[J];西北民族论丛;2012年00期
4 土呷;吐蕃时期昌都社会历史初探[J];西藏研究;2002年03期
5 林冠群;;唐代吐蕃政权属性与政治文化研究[J];中国藏学;2013年S2期
6 刘星若;;唐代吐蕃对西北社会的贡献[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林冠群;;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建制之研究[J];中国藏学;2007年04期
8 杨际平;吐蕃时期敦煌计口授田考——兼及其时的税制和户口制度[J];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9 藤枝晃;刘豫川;;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上)[J];长江文明;2011年01期
10 杨永红;;使者往来与唐蕃军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德;;从敦煌史料看唐代陇右地区的后吐蕃时代[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陆离;;有关吐蕃太子的文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陆离;;吐蕃统治时期敦煌酿酒业简论[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吐谷浑与吐蕃移民妇女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静;吐蕃遣唐使者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王百岁;唐蕃战争新探[D];兰州大学;2006年
3 张旭;PT 1288藏文写卷译释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1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2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