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高丽朝贡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7:51

  本文关键词:元代高丽朝贡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元代 高丽 朝贡 制度


【摘要】: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时代,周边各国纷纷附属与其建立宗藩朝贡关系,对其称臣纳贡。诸国之中,高丽与元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朝贡活动也最为频繁,较其他各国体现出更为明显的特征,且在有元一代表现较为稳定,凸显出常规化、制度性的特征。这些朝贡相关的内容对于元朝时期中韩交流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史料的缺陷、研究基础的薄弱等客观原因的存在,该项研究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基于此,笔者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汲取前人研究的营养与成果,尝试探索元代高丽朝贡制度的若干主要问题,期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讨论朝贡本身的理论内容及高丽对于蒙元朝贡的性质问题。 二、元代高丽朝贡贡道考。考证高丽朝贡使团来往元朝、高丽的一般性路线,分为高丽境内部分和元朝部境内部分。元代高丽“贡道”问题前人未作详细研究,笔者借助前人研究元代驿道的成果,结合韩国和国内文献典籍,廓清了高丽朝贡的贡道问题。 三、元代高丽朝贡贡期考。主要是对高丽朝贡频率的探讨,通过“贡期表”的统计,揭示高丽与元朝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关系特点,从侧面说明在朝贡体制下,高丽与元的政治关系。 四、元代高丽朝贡盘缠考。主要对朝贡盘缠的来源和管理以及影响进行探讨。 由于本人学识浅陋,虽已努力,但对于所涉及问题也只作了力所能及的探究,不当之处还望专家老师不吝赐教。
【关键词】:元代 高丽 朝贡 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7;K3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
  • 一、绪论8-16
  • (一) 朝贡与朝贡制度8-10
  • (二) 国内外研究的状况10-14
  • 1、国外研究状况10-12
  • 2、国内研究状况12-14
  • (三) 高丽与蒙元朝贡确立与结束时间14-16
  • 二、元代高丽朝贡贡道考16-28
  • (一) 贡道概说16-18
  • (二) 元代高丽朝贡贡道之鸭绿江至元大都18-24
  • (三) 元代高丽朝贡贡道之高丽境内部分24-28
  • 三、元代高丽朝贡贡期考28-45
  • (一) 高丽“岁贡”之考辨28-30
  • (二) 高丽朝贡贡期表30-35
  • (三) 元代高丽朝贡的三个历史时期35-45
  • 四、元代高丽朝贡盘缠考45-53
  • (一) “盘缠”含义的界定45-46
  • (二) “盘缠”的来源与“盘缠都监”、“盘缠色”46-53
  • 1. 朝贡盘缠的来源46-48
  • 2. 盘缠都监与盘缠色48-52
  • 3. 关于高丽朝贡盘缠的其他问题52-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磊;;元代平阳杂剧中的地域文化特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吴伟;李兆友;姜茂发;;技术与社会视野中的元代冶金技术发展[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3 张玲;;元代墨花墨禽画风简说[J];茶博览;2011年03期

4 董云龙;;元代水浒戏:清官形象的另类演绎[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郭建设;;意韵灵动 蒙元遗风 焦作元代陶俑及其艺术特色[J];收藏家;2011年09期

6 葛忠雨;;元代皇帝为何没有陵墓[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6期

7 林润培;;别有滋味——略论元代的嘲谑散曲[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汪冲云;;解析元代釉里红瓷装饰技法与意义[J];景德镇陶瓷;2011年02期

9 陈彩云;;元初温州的遗民群体[J];学术探索;2011年04期

10 尹雁;何琦;;论元代佛教管理中的权力分配[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铣;;元代两淮地区的屯田[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雨前;;元代景德镇青白瓷特征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上)[C];2006年

3 牛汝极;;元代景教碑铭和文献中的叙利亚文突厥语语音系统分析[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宫艳君;;谈对隆化鸽子洞出土元代囊袋修复的一点体会[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吴伟;姜茂发;;元代矿冶业生产赋课制度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何泉,

本文编号:832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32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