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南地区麻织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0:16

  本文关键词:唐代西南地区麻织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西南地区 麻织 研究


【摘要】:麻织业是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麻织品是古代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故能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尤其是手工业经济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对唐代西南地区麻织业地理分布及其特点、麻织品产量和作用等的系统考察,揭示麻织业在唐代西南地区的地位、对唐代西南地区的影响,以深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纺织业的认识,为我国麻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某些借鉴作用。 本文根据唐代土贡、赋调、土产、诗歌等史料,对唐代西南地区麻织业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借助于考古资料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唐代西南地区麻织业地理分布特点。首先,分布面宽广。约占唐代西南置州数的90.6%。其次,布局不平衡。无麻织州均在剑南道,各麻织州麻织业的分布差别亦相当大。第三,麻织业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经济越发达,麻织业分布越广泛,经济落后,麻织业分布相对稀疏。 文章在利用前人研究西南地区耕地、人口等材料的基础上,初步得出唐代西南地区开元天宝时期麻织品产量为860万端左右。围绕这个论点,本文又从唐代西南地区年租庸调麻织品量、居民年消费量、勾剥、商品交换量及手工业消费等方面进行论证。经分析得出唐代西南地区天宝时年上缴租庸调麻织品量83万余端,居民年消费麻织品约500万端,每年需用麻袋及勾剥两项合计67万余端,每年商业销售额一百多万端,合计800万端左右,再加上手工业需求量以及少许剩余,其结果与西南地区麻织品年产量860万端的结论基本吻合。 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唐代西南地区麻织品的特殊作用。认为因唐代“钱货兼行”及西南地区麻织品价格较低,使得麻织品在促进西南地区和外界的经济联系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麻织品不仅是西南地区的主要贡品,也是全国麻布贡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抵御周边民族侵扰、缓解财政紧张局面、挽救统治危机方面作用均十分突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前言5-8
  • 一、地理分布特点8-14
  • 1、分布面宽广8-9
  • 2、布局不平衡9-11
  • 3、麻织业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11-14
  • 二、麻织品产量研究14-25
  • 1、麻布年产量14-18
  • 2、各类需求量18-25
  • (1) 年上缴租庸调总量18-20
  • (2) 居民年消费量20-23
  • (3) 勾剥及商贸额23
  • (4) 手工业用量23-25
  • 三、麻织品作用研究25-35
  • 1、促进区内区外的经济联系与交流25-29
  • 2、成为西南地区贡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9-31
  • 3、在保卫边疆安定方面作用突出31-32
  • 4、挽救统治危机、缓解财政压力32-35
  • 参考文献35-38
  • 后记3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华语;;唐代西南地区州(郡)县增置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昌俊;唐代西南地区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及产品的商品化[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3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43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