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政权合法性建构中的道教元素

发布时间:2017-09-13 17:05

  本文关键词:李唐政权合法性建构中的道教元素


  更多相关文章: 政权合法性 道教 唐朝


【摘要】:李唐统治者利用道教论证政权的合法性,具体表现为:追尊道教教祖太上老君为皇室先祖,藉以抬高门第,表明李唐有统御天下的资格;运用道教的教义思想,提出了"道降符命"和"神仙授命"的观点,为其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神圣的依据;将道教的治国理论贯彻于理政安民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其政权获得了坚实的合法性基础。中国传统政权合法性形式是"道德型统治",其中既体现了儒家王道政治的追求,也体现了道教清静政治的内蕴。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政权合法性 道教 唐朝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法的影响研究”(项目号13BZJ0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政权合法性指涉政治权力何以得到民众认可与服从的问题。尽管合法性理论的系统阐发是现代政治学完成的,但这一问题本身则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的政治统治之中。在传统中国的语境下,历代王朝为了实现长治久安,均致力于政权合法性的建构,学界对此已有颇具深度的讨论。不过,大家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杨明;;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5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连超;;浅析颜真卿及其书法与道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U_;南宁市体育养生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孙宁;叙事学视野下的《搜神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郑兴中;早期道符功能考[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凤樝;试论道教的生存关怀意识及其对唐五代小说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王青;;中国和日本的佛教与道教[J];对外大传播;2000年07期

3 周勇;明后期至清嘉道间统治者对道教的打压及道教的理论攀附[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4 谢路军;浅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张泽洪;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2期

6 盖建民;道教与传统医学融通关系论析[J];哲学研究;2002年04期

7 赵保佑;老子、道教、道教文化[J];中州今古;2002年02期

8 钟向阳;从大埔民俗看道教在客家地区的影响[J];中国道教;2002年04期

9 李纪;“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J];中国道教;2002年06期

10 丁常云;把握时代脉搏 坚持与时俱进——关于道教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三点思考[J];中国道教;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显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审美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光德;;重视生命为人祈福是道教的自我[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大华;;多元、一元之间——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对话论的道教回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苏荣购;;论道德教神仙和道教斋醮的关系[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静;;道教的女仙——兼论人仙和神仙的不同[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申;;道教的本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10 葛景春;;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与道教[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2 刘仲宇;道教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担当[N];中国民族报;2014年

3 道文;道教向海外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袁志鸿;和谐:道教思想的应有之义[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通讯员 刘仁贵;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三次研讨会在湘召开[N];湖南日报;2004年

7 吴泉万;道教在古夜郎的历史渊源[N];学习时报;2005年

8 史蓉邋张凯;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记者 黄欢 孙聪;道教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昌举行[N];南昌日报;2008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固盛;大器晚成 锐意创新[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钊;道教内炼学与中国器乐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白才儒;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杨玉辉;道教人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珉;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7 刘育霞;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坤;汉晋道教财富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琳;论道教的日本传播[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3 彭芳;科技时代与道教[D];南昌大学;2005年

4 赵恒;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段永升;唐代诗人对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晓康;道教咒术中的时间、空间及主客体观念[D];四川大学;2002年

7 梁智勋;中韩道教思想略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刘秀丽;传统道教形神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闫士娇;道教管理哲学[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刘全宝;“妖道”何以为“妖”[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4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44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6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