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朝廷对宗藩权利的限制
本文关键词:论明朝廷对宗藩权利的限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朝宗藩 权利限制 政治权利 民事经济权利 犯罪处罚
【摘要】: 明朝伊始,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的大明政权尚未稳固,时局仍较为动荡,在吸取历朝败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朱元璋认识到依靠宗室来巩固皇权统治是可行之策。于是,他总结了前朝分封制度的经验,建立起极具特色的宗藩制度,此制度为后世诸帝沿袭,并顺应时局的变化对其作了极大的调整。明朝宗藩制度的建立对明朝的政治、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明朝初期,宗藩地位尊崇,享有广泛的特权和丰厚的爵禄,然而随着宗藩人口的急剧膨胀,宗藩的庞大爵禄成为了朝廷严重的负担,并且,由于藩王权力过大,僭越祖制,窥视帝位的事件层出不穷,一系列严重的“宗藩问题”随即出现,因此,明朝中后期,朝廷则开始偏重于逐步限制宗藩的权利,规范宗藩的行为。 本文以明朝廷对宗藩的权利限制为研究对象,从法律的意义上以法律的角度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明朝各代朝廷对宗藩权利的限制,以期丰富法律史学的研究,加深对中国法律制度沿革的认识。本文主要从明朝廷对宗藩政治权利、民事经济权利和犯罪处罚三方面进行论述,并作简要评述。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明朝廷对宗藩政治权利的限制。由于明太祖“藩屏帝室”的政治猜想导致了“尾大不留”的结果,朝廷不得不限制权利以稳固皇权统治。接着从五个方面具体论述对宗藩政治权利的限制:宗藩爵位承袭之限;宗藩从事政治、军事之禁;管理藩地之限;为禁锢宗藩对其人身自由之限;宗藩向朝廷奏报事之限。 第二部分论述明朝廷对宗藩民事和经济权利的限制。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凡事都遵从礼制,作为皇室代表的宗藩自然以礼为重,受到的礼数规范也颇为严格。同时,宗藩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享有丰厚的物质待遇,然而人口过度繁衍造成的直接后果则是朝廷已不能负担庞大的宗禄,不得不削减供给,限制爵禄以维持国家的运转。本部分从宗藩礼制、管理宗藩子女、宗藩生活供给的削减和从四民业之禁四个方面对朝廷限制宗藩权利进行具体论述。 第三部分对宗藩犯罪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宗藩犯罪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三点:朝廷对宗藩犯罪的处罚力度不够;宗藩地位的变化;王府官员的包庇诱导。接着详述宗藩犯罪的主要类型:谋反谋逆;暴虐淫纵;贪婪妄为;内部倾轧和殴辱地方官僚。最后探析朝廷对宗藩犯罪予以惩处的具体手段,主要包括责戒,罚减爵禄,革爵,限制自由,处死五种。 第四部分则分析了明朝廷限制宗藩权利的原因并对限制宗藩权利进行评价。明朝廷对宗藩过分的权利限制是迫于形势变化,为了维持皇权统治,虽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对朝廷来说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却为明朝廷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宗藩之祸的日益严重已极大地威胁到明王朝的正常运转,对宗藩限权来解救病入膏肓的明王朝的愿望不但未实现,反而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明朝廷限制宗藩权利的一系列律令制度都显现了现代法律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具有现代法律的意义,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为丰富法律史学研究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明朝宗藩 权利限制 政治权利 民事经济权利 犯罪处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8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对宗藩政治权利的限制11-22
- (一) 爵位承袭的限制11-13
- (二) 干预政事之禁13-15
- (三) 管理藩地的限制15-18
- (四) 人身自由之限18-19
- (五) 奏事之限19-22
- 二、对宗藩民事经济权利的限制22-29
- (一) 宗藩礼制22-25
- (二) 对宗藩子女的管理25-27
- (三) 对宗藩生活供给的削减27-29
- (四) 宗藩从四民业之禁29
- 三、对宗藩犯罪的处罚29-38
- (一) 宗藩犯罪的主要原因29-31
- (二) 宗藩犯罪的主要种类31-34
- (三) 刑罚的主要种类34-38
- 四、对限制宗藩权利的原因分析及评价38-46
- (一) 限制宗藩权利的原因38-42
- (二) 对限制宗藩权利的评价42-46
- 结语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荣;;浅谈宋朝“先问亲邻”制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许天瑶;;公众人物概念的导入及其权利限制[J];电视研究;2004年10期
3 王立;;超越权利限制[J];哲学研究;2008年02期
4 王瑞龙;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制度设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白小燕;图书馆工作与著作权保护[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刘文学,程乃胜;自愿“婚前医学检查”的法律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戴新毅;优先取偿权基本原理探析(下)——权利基础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冯晓青;专利法利益平衡机制之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娇娇;;论公司重整制度中担保债权人的权利限制与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2 李德成;;试论网络环境中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3 李德成;;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郑成思;;知识产权若干问题再析[A];专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5 翁才林;;中国著作权法体系与TRIPs之比较[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6 戴乐;;在网络编辑条件下遇到的著作权问题[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7 郑先林;张丽丽;;中小股东权利保护之对策[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江向东;;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盟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新进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高阳;马文静;;十六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综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强;晏静;;商标权的限制——商标专用权与其他社会利益的平衡[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成思;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N];法制日报;2004年
2 毕舸;法规“暂行”不止 权利限制“无期”[N];法制日报;2007年
3 杨利华;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4 陈健健;东盛科技1.86亿元清欠计划“刹车”[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薛春江;代位权诉讼中的权利限制[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赖强;处方新规的“多选二”之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田露;S*ST聚友过户大股东资产保清欠[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刘子平 梁朔梅(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千度律师事务所);破产责任人的社会任职资格和自由权利限制[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 朱悦宁;规制著作权人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玉生;江苏法院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适用[N];江苏法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谭华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郑书前;企业基本经济权利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叶若思;商业外观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福强;重整制度营业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陈志强;音乐作品及其权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武长海;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黄萍;自然资源使用权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梦婷;论明朝廷对宗藩权利的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马宁;知识产权权利限制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泽廷;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陶舒;论物权的私法限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阮芳;商业秘密保护中的权利限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淑华;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7 乔丽春;基于网络新技术的著作权权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黄剑锋;论信息网络传播权[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佟彤;国际贸易中版权的平行进口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10 周井瑞;代位权诉讼的若干问题[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6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4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