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政策在福建、两淮盐区的效应之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代政策在福建、两淮盐区的效应之比较研究
【摘要】: 本文以福建盐区与两淮盐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性研究发现,明政府对两淮盐区和福建盐区的管理存在政策上的差异,由此也导致两盐区的不同管理走向。因行政效能的不同,福建盐区受政府政策钳制少,管理体现出主动性、变通性;两淮盐区受政府对政策钳制严,管理体现出被动性、教条性。因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福建盐区起到分化明代盐业体制的作用,而处于核心地位的两淮盐区则竭力维系明代盐业体制。 到明代中后期,传统的盐业体制因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而受到猛烈冲击,要求变革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明朝洪武后的继任统治者却墨守成规、维护祖训,不愿意变革旧的体制。这个时候,推动旧体制变革的力量是什么?旧体制又会通过哪些途径完成此变革? 笔者视福建盐区为明代盐业体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并认为此种薄弱环节有可能成为明代盐业体制变革的切入口。当然,传统盐业体制的变革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边缘盐区主动要求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以及对此做出变通性调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传统盐业体制带来冲击和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变通性的做法也很有可能代表了日后管理政策发展的走向或趋势,因而可视为传统盐业体制变革的途径和动力来源之一。
【关键词】:明代 盐区 盐业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8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第一节 选题缘起8-9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与述评9-14
- 第三节 问题意识、写作思路与引用资料的情况14-16
- 第一章 明朝廷对福建盐区和两淮盐区的管理方式之比较16-33
- 第一节 福建盐区和两淮盐区:边缘和核心的关系16-18
- 第二节 在盐官设置上,明朝廷在两淮盐区选派监察御史和都御史监管盐业,而福建盐区则阙如18-22
- 第三节 在教育事业上,明朝廷在两淮盐区设有社学和商籍,而福建盐区则未及22-27
- 第四节 在处理盐区疆界变更问题上,明朝廷对两淮盐区和福建盐区采取不同的态度27-33
- 第二章 福建盐区与两淮盐区对明朝廷政策的反应之殊异33-55
- 第一节 在盐仓演变上,福建盐区表现出主动性,而两淮盐区则受政府政策导向性强33-44
- 第二节 在制盐技术上,福建盐区选择了晒盐法,而两淮盐区维持了煎盐法44-55
- 第三章 结语与思考55-57
- 参考文献57-59
- 后记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现海;;2010年明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4期
2 瞿慧;段庸生;;明代中后期杂剧的思想倾向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杨小语;;浅析明朝中后期江浙一带民间印刷业兴盛之因[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4 陈支平;;从文化传播史的角度看明代的历史地位[J];古代文明;2011年03期
5 胡梦飞;;明代徐州地区治黄保运措施及其影响述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萍;;“鱼”与“渔”——明代中后期实学、西学影响下的士人造物观[J];装饰;2011年08期
7 杜水莲;;游戏人生之田艺蘅——一位明代中后期士大夫的休闲娱乐生活[J];学理论;2011年23期
8 王飞;;论话本小说文体的形成与时代文化背景的关系——以“三言”为中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雷炳炎;林晓玲;;试论明代中后期的宗藩问题与宗藩改革[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魏刚;于春燕;;明代中后期辽东地区的水旱灾害与饥荒[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申元;;试论明代中后期经济思想的演变[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2 杨学涯;;略论明代中后期北方地区的重役[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3 刘卫国;;在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的渝东盐区儿女[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4 周晓光;;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林金树;;明代中后期“三西”农村人口的流动及其社会意义[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6 肖立军;;《明代班军制度研究》评介[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夏维中;;明代中后期苏州地区商业的发展及其评价[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8 张德信;;明史园地中又一奇葩——评张显清著《严嵩传》[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9 杨爱国;崔益云;;海盐与东台厚重历史文化叙略[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忠;全景展示明代徽州地域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记者 小明、通讯员 何英;夷陵新近发现神话史诗《地母传》[N];湖北日报;2007年
3 ;晚明文学大众化的当代思考[N];解放日报;2007年
4 王一雄;台湾方氏根在云霄阳下[N];闽南日报;2008年
5 史幼波;川西五大禅院传奇[N];成都日报;2008年
6 谢明;古端砚中的仿古与修补[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余世英;论潮商的人生价值观[N];汕头日报;2009年
8 谢茂松;“还原大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漳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漳窑(米黄色瓷)传统制作工艺[N];闽南日报;2009年
10 罗树宝;古代的双色套印技术[N];中国包装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明;明代中后期园林题材绘画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张学亮;明嘉隆万时期士大夫事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若兰;明代中后期词坛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4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金桂台;明代文学书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海妍;明代捐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张志云;礼制规范、时尚消费与社会变迁:明代服饰文化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晓龙;《醒世姻缘传》与明代世俗生活[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小琴;明代政策在福建、两淮盐区的效应之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张伟;明代中后期儒学讲学活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赵永刚;明代中后期练兵方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4 林雷碧;明代中后期陶瓷花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5 黄廷坤;明代中后期山东水旱灾荒的防治[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心s,
本文编号:850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5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