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华夷观与汉武帝民族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5:44
本文关键词:儒家华夷观与汉武帝民族政策研究
【摘要】: 儒家华夷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观。它随着儒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其主要内容是:把文化作为划分华夷的标准,主张用夏变夷;明确等级秩序,强调华尊夷卑;要求华夷一体,主张因俗而治;提出修文德与“善战”的方式,使四夷归服。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儒家华夷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的民族思想,影响着古代民族关系的处理和王朝民族政策的制定。本文试图采用思想观念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抓住汉武帝时期有关民族政策制定和民族关系处理中的对外征伐、优抚四夷、管理四夷和和亲政策这四个关节点,来考察儒家华夷观对汉武帝民族政策制定和民族关系处理的影响力,从而反映出汉代儒学立足于社会现实和国家统治的实际需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的文化品格。汉武帝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其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儒家华夷观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精神和设想。武帝大规模对外征伐体现了古代中央政权对实现华夷一体的迫切要求,并以“德及四夷”和“善战”的名义展开;采用优抚四夷的方式,吸引四夷归服,体现儒家“修文德以来之”的政治理想;其对四夷管理机构的设置,尽显“因俗而治”的特点;他中断与匈奴和亲,调整和亲政策,也是在强烈的华尊夷卑观念影响下,为扭转汉初尊卑倒置局面所作的努力。儒家华夷观和汉武帝带有儒家思想烙印的民族政策对于汉代及其后世处理统一过程中的民族关系,以及发展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 华夷观 汉武帝 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10
- (一) 选题意义5
- (二) 研究概况5-10
- 一、先秦到汉武帝时期的儒家华夷观10-24
- (一) 华夷之分,用夏变夷11-14
- (二) 华尊夷卑,义之正也14-17
- (三) 华夷一体,因俗而治17-20
- (四) 修德善战,归服四夷20-24
- 二、儒家华夷观对汉武帝民族政策的影响24-55
- (一) 开拓边疆,德及四夷25-32
- 1、汉武帝对边疆的开拓25-27
- 2、德及四夷理想的实践27-28
- 3、以"善战"为名义的征伐28-32
- (二) 优待四夷,修德来远32-36
- 1、重赏降者32-33
- 2、封侯加爵33-34
- 3、以重利吸引四夷归服34-36
- (三) 完善管理机构,因俗而治36-44
- 1、管理四夷中央机构的设立37-39
- 2、属国制度39-40
- 3、边地的郡县制40-43
- 4、校尉统领四夷43-44
- (四) 调整和亲政策,尊卑有序44-55
- 1、用夏变夷是西汉和亲政策的深层涵义45-47
- 2、华尊夷卑与和亲的中断47-49
- 3、汉武帝对和亲政策的调整49-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6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凯;西汉前期(前202-前74年)边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50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5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