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广关”措置与西汉地缘政策的变化——以长安、洛阳之间地域结构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汉武帝“广关”措置与西汉地缘政策的变化——以长安、洛阳之间地域结构为视角
【摘要】:西汉王朝奉行以关中为根本的地缘战略,籍以内控诸侯,外御匈奴。高帝时重在控内,并以洛阳作为控御关东诸侯的重镇;武帝时重在御外,而对关东诸侯的统治由军事镇绥为主转向政治控制为主,洛阳在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也相应下降。出于适应地缘战略转变的需要,汉武帝对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域结构进行了调整:东徙函谷关,旨在将整个崤函山区括入关内,以加强对洛阳的控制,防备关东有变,异己势力袭据洛阳以威胁关中;设置弘农郡,旨在构建以弘农、新安、宜阳为节点的防御体系,并加强对崤函道和武关道的控制,以弥补函谷关东迁后带来的关中防卫疏漏,达成控制洛阳和防卫关中的双重目的。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函谷关 弘农郡 洛阳 关中 地缘战略
【分类号】:K234
【正文快照】: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次年,置弘农郡1。函谷关是分限东西的要塞,因关而设的弘农郡地处国都长安与关东重镇洛阳2之间,战略地位非同寻常。汉武帝出于何种意图,在如此襟要的地理位置,做出东徙函谷关,设置弘农郡的决策,值得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西汉京畿制度的特征[J];历史研究;1996年04期
2 辛德勇;;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程立中;邢尉群;;曹操故里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9 蔡定益;肖绚;;景德镇瓷业崛起的茶文化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10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运中;;战国秦汉时期人口大东流与淮盐产业兴起[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6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8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蓝岭;姚乐音;;盘王碧渡海漂失传说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10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子今 ,刘华祝;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所见五关[J];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曙光,,孟华,梁明英;中国经济地域结构类型的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1996年S2期
2 薛东前,张昆军;西安市人才地域结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3 谢佩珍;当代世界汽车工业地域结构变化的新趋向[J];世界地理研究;1997年01期
4 朱宗宙;扬州盐商的地域结构(续)[J];盐业史研究;1996年04期
5 张国雄;五邑文化刍议[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王如渊,金波;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02年06期
7 陈国生;明代四川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8 孟延春,曹广忠;北京南部“浙江村”的结构、定位和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1997年04期
9 安虎森;孟春舫;;南朝鲜三角形经济轴线的形成[J];人文地理;1990年03期
10 赵荣;关中中心聚落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变[J];人文地理;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秀玉;陈忠暖;;广州市中心城区休闲设施地域结构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特约记者 王常荣;新疆销售努力提高管理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1年
2 吴学安;让“智慧旅游”火起来[N];经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文静;昆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地域结构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振杰;城乡耦合地域空间属性及城乡耦合关系测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与创新的可能途径[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筠;大连都市圈地域系统发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锋;密云县现代农业研究——地域结构、环境评价与发展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汲国玉;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域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9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5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