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初与道教义理理性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2:00
本文关键词:张宇初与道教义理理性化研究
【摘要】:宗教素质的高低与宗教意识中理性因素的多少有密切关系。道教意识中的理性因素在道教义理思想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现出不断提升的态势,明初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对道教义理思想理性化的阐释是道教文化流变过程中的典型个案。本文以张宇初顺应明初道教政策和道教自身发展变化趋势为根据,分析张宇初站在道教本位立场上,既吸收和利用儒教相关思想因素,又保持道教自身的内在思想与外在特征独立性,提升和推进道教义理理性化的价值取向。张宇初的这一举措不仅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道教与政府的关系,社会的稳定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对当代道教的现代化转型也提供了可借鉴的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选用了文献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研究道教在当代社会剧烈转型背景下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明初道教政策及道教变动趋势。该部分介绍张宇初提升和推进道教义理理性化的宗教政策背景和道教自身在明初呈现的变化特点。第三部分,张宇初对道教义理理性化的贡献。该部分介绍张宇初的简单生平,详细论述张宇初就道教义理思想中关于道体论、道性论、修习论和道风建设方面提升和推进其理性化的具体阐释。第四部分,张宇初道教义理理性化的特点。该部分分析归纳了张宇初在提升和推进道教义理理性化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第五部分,张宇初道教义理理化的影响。该部分分析张宇初道教义理理性化对道教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道教与政府关系、社会稳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第六部分,张宇初道教义理理性化的启示。该部分联系当代社会剧变现状,阐明张宇初提升和推进道教义理理性化对道教现代化可提供的启示。第七部分结束语。
【关键词】:张宇初 道教义理 理性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58;K248
【目录】:
- 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第一章:引言7-12
- 1.1、研究意义7-8
- 1.2、研究现状8-9
- 1.3、研究内容和方法9-12
- 第二章:明初道教政策及道教变化趋势12-17
- 2.1、明初道教政策:崇奉与抑制并重的双向政策12-14
- 2.1.1、三教合一12-13
- 2.1.2、严格制度,减观限员13-14
- 2.1.3、规范礼仪定制14
- 2.2、明初道教变化趋势14-17
- 2.2.1、教派会流14-15
- 2.2.2、教义交融15-16
- 2.2.3、教风日坠16
- 2.2.4、理学目盛16-17
- 第三章:张宇初对道教义理理性化的贡献17-28
- 3.1、张宇初的生平17-18
- 3.2、夯实道体论18-21
- 3.2.1、“天地之大,太虚为体”19-20
- 3.2.2、“气负理生,理由气形”20-21
- 3.3、充实道性论21-23
- 3.3.1、“万物各一其性,各具一太极”21
- 3.3.2、“天之命于物为性善所固有”21-22
- 3.3.3、“尽其心,则尽性致命之道得矣”22-23
- 3.4、强化修习论23-26
- 3.4.1、“非究渊以求流,必忘本以逐末事”23-24
- 3.4.2、“学道之本,非性命二事而何”24
- 3.4.3、“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24-26
- 3.5、重视道风建设26-28
- 3.5.1、倡全真初风26
- 3.5.2、健全制度26-28
- 第四章 张宇初道教义理理性化的特点28-32
- 4.1、皇权支配教权,强化正统地位28
- 4.2、倡三教同源,顺应学术变化28-29
- 4.3、援儒弘道,获取士人认同29-30
- 4.4、扬理论隐法术,提升文化品格30
- 4.5、兼收并蓄,规范组织制度30-32
- 第五章 张宇初道教义理理性化的影响32-39
- 5.1、道教义理理性化对道教发展的影响32-33
- 5.2、道教义理理性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33-35
- 5.3、道教义理理性化对道教与政府关系的影响35-36
- 5.4、道教义理理性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36-39
- 第六章 张宇初道教义理理性化的启示39-42
- 6.1、增强道教文化自觉意识39-40
- 6.2、挖掘道教文化理性因子40
- 6.3、满足社会合理需求40-42
- 结束语42-43
- 参考文献43-4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昶;张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1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8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