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襄公助平王东迁之“功”再考释
本文关键词:秦襄公助平王东迁之“功”再考释
【摘要】:关于秦国的建立历史上说法不一,较为主流的说法是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进而被周天子封为诸侯。不可否认,秦襄公为秦国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为秦的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日趋丰富及后人对古典文献的反复探讨,人们对秦襄公之功及此一时期秦国的地域范围,又有了颇多新的有争议的见解。结合考古资料、文献资料,以及陕西关中地区的地理环境,得出的结论为,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之功,不是派兵护送,而是帮助周平王打击戎族与携王势力守卫宗周故地。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关键词】: 秦襄公 周平王 虢国 东迁
【分类号】:K233
【正文快照】: 1晁福林《论平王东迁》认为,平王向秦襄公许诺“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的说法是勉其必取岐丰之地,非谓是时岐丰之地已为秦有,秦的势力应在岐以西地区。王玉哲《周平王东迁乃避秦非避犬戎说》赞同北宋学者王应麟的说法,认为秦襄公救周已经取得宗周畿内八百里之地。程平山《秦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辉;;寻找秦人之前的秦人 以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为中心的考古调查发掘记[J];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02期
2 晁福林;;论平王东迁[J];历史研究;1991年06期
3 程平山;;秦襄公、文公年代事迹考[J];历史研究;2013年05期
4 晁福林;;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J];历史研究;2013年06期
5 王玉哲;周平王东迁乃避秦非避犬戎说[J];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勇;周代郑国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险峰;;论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道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陈睿;;春秋时期的媵嫁婚及其中的女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缪德彬;;《左传》乱伦现象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李喜峰;论周平王的东迁[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6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7 陈煜;;论管仲的人格精神与政治智慧[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8 韩益民;;“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和;;《左传》中后人附益的各种成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向辉;王海彬;;大禹与传统文化模式研究的现代转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陶兴华;;西周厉、宣之际的“共和”与“共和行政”[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吴凡明;;先秦儒法忠孝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长峰;;莒国刀币汇考[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增刊总第四期[C];2010年
4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5 张建军;;《大雅·板》新证[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辑)[C];2006年
6 邵炳军;;卫武公《宾之初筵》创作时世考论——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时期《诗经》创作年代研究之六[A];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庄庭兰;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伟;《左传》外交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张晓;郑国法家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宝翠;《春秋左传正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钱礼宁;春秋晋楚争霸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郭强;成周、王城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魏园园;《左传》中楚国令尹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董霞;春秋时期晋国民族策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振方;;《列子》寓意文体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韩益民;;“郑伯克段于鄢”地理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晁福林;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赵立瀛,赵安启;简述先秦城市选址及规划思想[J];城市规划;1997年05期
5 杜勇;春秋战国时期商人资本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刘志玲;论春秋时期郑国的外交政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黄海烈;陈剑;;《诗》篇新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
8 王志平;论子产对孔子思想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9 许兆昌;齐丹丹;;试论清华简《系年》的编纂特点[J];古代文明;2012年02期
10 何浩;从蔡、郑“惧楚”看楚人北进中原的时间[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俊才;;新郑“郑韩故城”新出土东周钱范[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学清;东周王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兵;周代婚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苗永立;周代宋国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向召;《诗经·郑风》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房占红;七穆与郑国的政治[D];吉林大学;1999年
3 李慧芬;子产治郑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胜振;晋楚霸业之争与郑国、宋国的悲剧[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昆笛;《列子》的人生哲学[D];安徽大学;2006年
6 陈钦龙;郑韩故城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甄芸;春秋郑国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建新;周代盟誓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陶新伟;新郑郑韩故城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商秀春;郑声新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平山;;秦襄公、文公年代事迹考[J];历史研究;2013年05期
2 田延峰;;论秦的立国[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吴晔;马亮;;“空头支票”与史上第一“老赖”[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11期
4 杨家友;;秦对对西戎、巴蜀的兼并[J];历史教学;1986年07期
5 徐日辉;秦早期军事力量考略[J];学术月刊;2005年01期
6 王兴尚;;论秦国五帝志业宗教[J];人文杂志;2013年09期
7 祝瑞开;春秋初中期齐晋楚的封建主革命[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8 杨东晨,杨建国;秦国初期史的诸问题考辨——兼释《史记》对秦初史记载的疑点[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霍林东;秦国致强的三次重大决策[J];安徽决策咨询;1998年11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承;西周后期周、秦、戎民族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7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8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