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契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2:42

  本文关键词:汉代契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 契约 研究


【摘要】:契约,又称券书,即今之合同,是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契约在我国古已有之。至汉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事交往的深入,契约的发 展已相当完备。其种类之多,效应之强,反映出契约的订立已遍及民法债权的各 个领域。契约作为一个法学──社会范畴,不仅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而且还具 有极其深刻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全息性地体现了汉代社会内部各个方面的互动 关系。 汉代契约的种类,从其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债权契约(买卖券、借贷券、租 赁券、雇佣券)、身份契约(奴隶的卖身契、婚书)、合伙契约、承揽契约、委托 契约和物权契约(遗嘱和赠与契约)等六类。汉代契约种类繁多,形式完备,既 是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 汉代契约成立的要素有三:当事人的身份须是国家户籍上的编户齐民,缺乏 身份担保之人是没有签约权的;契约本身的性质决定它的成立除当事人以外,还 必须有媒介担保,即证人和保人;契约的内容须合法(不得违背汉代国家的诏令 律条)、真实(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义的表达)、合意(双方意义必须一致)。 汉代契约的法律效应很强,一旦成立生效,便切实维护契约主体双方的经济 关系和民事关系。对违约者的处罚有三:制定“从契约”罚金;债务抵押;法律 约束。汉代社会的民事关系在法律的约束与规范中得以有序完善,体现了调整关 系中的理性倾向。当契约因客观原因不能履行时,债务人须给债权人以适当补偿。 汉代契约的终止有三种方式:自然终止;约定终止和法定终止。契约一旦终 止,强行维持理应告终的民事关系则属违法行为。 与封建社会的其他时期相比,汉代契约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女子和男子 一样成为经济契约的主体;汉代契约的纯经济因素强,而超经济的政治色彩则相 对黯弱;国家对经济契约的良性干预,对价格和利率的规定都是以促进商品经济 为依据,以引导商品经济发展为指针;合伙契约占一定比重,它既是汉代商品经 济发展的产物,又是刺激商品经济的活性源。 契约是汉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是汉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汉代处 于我国封建法制草创阶段的力证。对它的探求,有助于汉代社会史的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K234;F12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一 汉代契约的种类6-16
  • (一)债权契约6-10
  • (二)身份契约10-11
  • (三)合伙契约11-12
  • (四)承揽契约12-13
  • (五)委托契约13-14
  • (六)物权契约14-16
  • 二 契约成立的要素16-21
  • (一)当事人的身份17
  • (二)公证和担保17-19
  • (三)契约内容的合法性19-21
  • 三 汉代契约的法定效应21-28
  • (一)切实维护双方的民事关系21-23
  • (二)违约处理23-27
  • (三)当契约因客观原因不能实现时,债务人应给债权人以适当补偿27-28
  • 四 汉代契约的终止28-33
  • (一)自然终止28-29
  • (二)约定终止29-30
  • (三)法定终止30-31
  • (四)契约已终止,强行维持理应告终的民事关系则属违法行为31-33
  • 五 汉代契约的特点33-40
  • (一)女子和男子一样成为经济契约的主体33-34
  • (二)汉代契约的纯经济因素较强34-36
  • (三)国家对经济契约的良性干预36-38
  • (四)合伙契约占一定比重38-40
  • <引文>40-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魔鬼契约[J];无线互联科技;2005年10期

2 肖刚;;身处江湖,你愿意做谁?[J];杂文选刊(职场版);2008年02期

3 陈学凯;;汉代儒学的关注与局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一舟;;围观猝死:契约与道德的两败俱伤[J];黄金时代;2011年03期

5 付志杰;王晓影;李俊方;;汉代家族内部犯罪试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杨增丽;;解读《威尼斯商人》的情节艺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7 追命鬼俯;飞天小瓜;;祸歌[J];男生女生(金版);2007年07期

8 暗地圣婴;;流浪猫的哭泣[J];男生女生(金版);2003年10期

9 李传军;;汉代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哈利勒·台吉·丁;;大地的忠诚[J];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治勇;;“多余”的契约,“多余”的法律[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林江辉;;构建现代通信企业有效报酬系统研究[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洁;陈希琴;;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综述[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丽;;试论格式合同[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5 李真玉;;从汉画看汉代社会的信仰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曲道钢;郭亚军;;电子市场环境下的回购契约协调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汪柏树;;徽州祠堂当地卖田的一些契约[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益;刘婷;;制造商控制机制使用与零售商的知识转移——渠道关系持续时间的影响[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宁琳;柴跃廷;;长期合作下的供需链协调模型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屈茂辉;;契约的妥协精神与政治文明建设[A];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莲 杜西华;开展“契约营销”加强制度建设[N];国家电网报;2009年

2 张志鹏;契约规则形成中的宗教因素[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马冬玲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社会契约与性契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顾一琼;“三方契约”破解“实事怪圈”[N];文汇报;2010年

5 刘鹏凯 江苏黑松林黏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用真诚建立心灵契约[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记者 张越男;英国:“我的诺言就是契约”[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辛祥;夫妻契约:法律做主还是感情当家?[N];检察日报;2010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王子今;“不贪富贵”:汉代社会意识的明智闪光[N];光明日报;2010年

9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鲁西奇;中古契约:一个遗失的过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李留澜;从血缘到契约[N];太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声炜;契约自由研究——一种制度经济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孟令国;中国企业管理层隐性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李嘉宁;企业社会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郭东杰;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劳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龙坚毅;汉赋与汉代社会[D];厦门大学;2007年

6 王峰虎;分工、契约与股票市场效率[D];西北大学;2003年

7 吴炯;基于完整架构契约的企业治理权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张利风;投资和融资中的激励问题[D];浙江大学;2006年

9 何勇;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转轨论[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田延;新中国税收制度变迁研究(1949-2008)[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英;汉代契约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唐晓雪;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契约[D];武汉大学;2004年

3 要敬辉;企业所有权分享与会计信息产权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黄晓君;论中国夫妻约定财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林gq乾;我国台湾地区定型化契约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郭珊珊;企业资本结构契约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7 杜希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人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管来智;现代英美契约法上的“契约私密关系规则”初论——以案史为线索的一个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王文兵;论经济法主体的具体性[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尹万姣;关于我国信用制度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1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91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