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童子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7:09
本文关键词:唐宋童子科研究
【摘要】:童子科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唐朝设立童子科后,神童的培养与选拔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唐宋时期,这一科目选拔出许多出类拔萃的儿童,不仅为国家培养并选拔了一批人才,而且促进了整个社会对童蒙教育的重视。由于唐宋时期是童子科产生、发展到成熟的一个历史时期,所以研究这一时期的童子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我国中古时期儿童的教育以及唐宋时期的科举情况。 童子科虽然录取人数不多,但是意义重大。它使科举考试涵盖了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 本文共分五章。文章主体为第二、三章。 第一章是概论,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介绍有关童子科的研究现状,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也做了说明;其次是介绍本篇论文准备采用的资料;最后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针对目前童子科研究的不足,笔者拟在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及计量史学、社会学、考据学等一些研究方法,对唐宋童子科发展、变化等情况进行较深入地研究。 第二章是对童子科的确立与兴废进行了研究,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童子科的渊源,笔者在认真分析史料的基础上认为童子科确立于唐朝初期;在第二部分里,考虑到童子科在唐宋时期的设置情况是屡废屡置,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所以笔者拟就唐、五代及两宋时期该科目的兴废情况做一探讨;第三部分是就童子科这一科目的利弊情况进行分析。 第三章分四个方面论述了童子科在唐宋期间的变化。首先就这一时期考试情况中的考生年龄、录取人数、应试方式及考试内容的变化进行论述与比较;其次对唐宋时期童子科的待选、入仕情况及变化进行探讨,使用表与图的结合来清楚的体现唐宋时期童子科入仕情况的变化;最后对童子科及第者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在附录1的基础上采用图表结合的方法,笔者得出当时几个中童子科比较集中的地区与科举中其他科目及第者主要来源地基本一致的结论,同时这些地方也是当时文化比较发达的区域。 第四章考察了唐宋时期设立的童子科对后世的影响并对其在中国科举史上的地位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笔者对后来历朝设立童子科的情况与唐宋时期进行了比较,认为其受唐宋时期童子科影响但是又有所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童子科 待选 入仕 教材 继续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2;K244
【目录】:
- 第一章 概论8-11
- 一、研究现状8-10
- 二、研究资料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第二章 童子科的确立与兴废11-21
- 一、童子科渊源11-14
- 二、童子科兴废14-19
- (一) 唐代兴废情况14-15
- (二) 五代兴废情况15-16
- (三) 宋代兴废情况16-19
- 三、童子科利弊19-21
- 第三章 童子科在唐宋期间的变化21-36
- 一、考试情况变化21-27
- (一) 考生年龄与录取人数变化21-22
- (二) 应试方式变化22-24
- (三) 考试内容变化24-27
- 二、待选情况27-29
- 三、入仕情况29-32
- 四、地理分布32-36
- 第四章 童子科的影响及在科举史上的地位36-38
- 一、童子科的影响36-37
- 二、童子科在科举史上的作用与意义37-38
- 第五章 早期教育及中第后的继续教育38-42
- 一、早期教育38-39
- 二、继续教育39-40
- 三、教材40-42
- 总结42-44
- 参考文献44-49
- 附录49-72
- 致谢72-7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3-7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建红;;唐代史家韦述家世生平考论[J];兰台世界;2012年3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钰琳;论童子举[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9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9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