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皖南农业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2:27
本文关键词:六朝皖南农业开发研究
【摘要】: 六朝时期,在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下,皖南地区吸收了大量南迁的北方移民,农业人口大增,加之随后施行的侨置郡县措施,皖南农业进入了深入开发时期。 这一时期皖南农业的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业的进步,皖南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的同时还引进了麦类作物,使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化。值得一提的是,皖南东吴磨模型的出土有可能将皖南种麦的时间提前到东吴中期。二是农田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皖南各地不但修建了多处坝、X(、堰,,在沿江低洼地区还出现了圩田,时至东晋南朝时皖南已有多处被围筑成圩。另外,这时期皖南的家禽、家畜饲养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六朝时期皖南农业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社会效应。首先,带动了皖南手工业的发展,令纺织业和竹器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其次,促进了商业城市的出现及新安商人群体的产生;最后,皖南农业开发还丰富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为皖南文史创作奠定基础,并且促生了皖南的农业歌舞——《白苎舞》。 对六朝皖南农业开发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六朝时期皖南在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发展皖南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因此,笔者将从历史学的角度,综合运用考古学、经济学、农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系统研究六朝皖南农业开发,力图构建一部区域性断代农史。
【关键词】:皖南 农业 社会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5
【目录】:
- 摘 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9
- 一、选题缘起及概念的界定7-8
- 二、六朝皖南农业的研究概况8-9
- 第一部分 六朝皖南农业开发的条件9-20
- 一、自然条件9-11
- (一) 优越的自然条件9-10
- (二) 影响皖南农业开发的负面自然因素10-11
- 二、社会条件11-20
- (一) 东吴时期11-15
- (二) 东晋南朝时期15-20
- 第二部分 六朝皖南农业开发的主要表现20-37
- 一、种植业的发展20-27
- (一) 水稻种植20-24
- (二) 其他作物的种植24-27
-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进步27-31
- (一) 水利工程的兴修27-28
- (二) 皖南圩田的出现及发展28-31
- 三、畜禽饲养的发展31-37
- (一) 养猪业31-33
- (二) 家禽饲养33-35
- (三) 皖南其他牲畜的饲养35-37
- 第三部分 六朝皖南农业开发的社会效应37-43
- 一、对皖南手工业影响37-38
- (一) 皖南农业的开发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37
- (二) 为发展竹器加工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7-38
- 二、对商业的影响38-40
- (一) 推动皖南土地买卖的盛行38-39
- (二) 促进了皖南商业城市及新安商人的出现39-40
- 三、对当时皖南社会文化的影响40-43
- (一) 丰富了皖南农业文化40-41
- (二) 为皖南文史发展奠定基础41-42
- (三) 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歌舞42-43
- 结语43-44
- 附录:六朝时期皖南家畜、家禽明器出土情况简表44-45
- 主要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思棣;;江淮地区圩田初探[J];安徽史学;1984年06期
2 施光明;;论皖南山越[J];安徽史学;1986年04期
3 张宪华;东晋南朝皖南的社会经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张芳;;六朝时期的农田水利[J];古今农业;1988年02期
5 秦冬梅;六朝江东农业开发述略[J];古今农业;1998年03期
6 李德文;;安徽南陵县麻桥东吴墓[J];考古;1984年11期
7 罗宗真;;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兼论全国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J];农业考古;1984年01期
8 卢茂村;安徽古代的家禽家畜—猪[J];农业考古;2000年03期
9 梁华东;六朝时期皖南农业开发述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陈连庆;孙吴的屯田制[J];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06期
本文编号:935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3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