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科举制度考
本文关键词:五代科举制度考
【摘要】:科举制度自隋唐兴起以来,已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选官方式,五代时期尽管处于乱世,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科举基本正常进行。五代科举制度直接承袭于唐,在制度框架上没有大的变化,然而,制度内部许多细节性的变化直接为宋代科举的制度性全面变化埋下了伏笔,不容忽视。 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有关史实的考辨,,展现五代科举制度的基本面貌,以使读者对于唐宋之际科举制度发生的变化有清晰全面的理解。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对五代贡举科目设置沿革的情况,以及各科目考试内容、方式与录取标准的变化进行考辨,说明五代贡举科目的设置呈减少的趋势,至宋归于进士一科,而且在考试中书面考试的方式得到加强,墨义逐渐取代了口义,使科举考试的可操作性增强。 第二章主要对五代的贡举程序进行考证,说明五代时三级考试趋势的形成,取解试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演变为后来的乡试,覆试频度的增加以及中书详覆的制度化则逐渐发展衍变为后来的殿试,以至于科举考试最终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层层选拔的制度模式。在省试中,针对种种弊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昼试、搜身、锁院、糊名、御史台监察以及殿举制度等等,以加强考试的严肃性,对宋代科举制的建立有很大影响。 第三章主要考察了五代知贡举官的情况,揭示其“差遣化”的趋势,并对五代贡举的榜数以及录取名额作了统计分析。五代虽处乱世,但科举取士较为稳定,从放榜次数以及相对的录取人数来看,基本上维持了唐代举士的规模,而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晋汉之际诸科录取人数的急剧增加。 第四章主要考察五代举子及第后由礼部举人到吏部选人转换的过程,重点考证了五代闻喜宴由唐代自费到后唐赐宴以至于后周改为官 WP=5 办的变化,以及五代关试和发放春关的情况,并通过统计分析说明科举在五代各入仕途径中所占的位置。
【关键词】:五代 科举制度 士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目录9-11
- 引言11-17
- 第一章 贡举科目、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17-39
- 第一节 贡举科目17-31
- 一、 常举17-24
- 二、 制举24-31
- 第二节 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31-39
- 一、 进士科加重经义份量31-35
- 二、 明经系科目和诸科更加重视书面考试35-39
- 第二章 贡举程序39-58
- 第一节 取解39-43
- 第二节 省试43-53
- 一、 到省后的程序43-44
- 二、 考试时间44-46
- 三、 考试情况46-52
- 四、 放榜52-53
- 第三节 详覆与覆试53-58
- 第三章 知贡举官及榜数、录取名额58-67
- 第一节 知贡举官58-62
- 第二节 榜数与录取名额62-67
- 第四章 科举士人的出路67-75
- 第一节 及第后的活动67-71
- 第二节 科举士人的出路71-75
- 结语75-77
- 参考书目77-81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伯奇;;李白初识杜甫时地新考[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张希清;;宋代科举省试制度述论[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乔长阜;;李白不预科举原因浅探[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4 阎琦;;关于李白的户籍、婚姻及科举的余论[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5 阎琦;;李白的入仕道路和他的幽愤[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6 马格侠;张文超;;西夏地区流传的宗密著作考述[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顾宏义;;王夫之论宋代书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黄万机;;丁宝桢人才思想初探[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万斌生;;苏轼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阶段性表现[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风;两汉察举与阀阅的见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2 袁忠民;唐职制律的治吏作用及其借鉴[N];文汇报;2006年
3 于伟慧 陈兴章 陈循静;微生物技术育出好瓜菜[N];海南日报;2006年
4 张希清;“恩由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N];文汇报;2002年
5 虞云国;给《梦溪笔谈》的评价泼点冷水[N];文汇报;2004年
6 李华瑞;超然独傲的古文大家欧阳修[N];光明日报;2007年
7 宁宗一;崔莺莺:妓女?外国人?[N];光明日报;2003年
8 韩 冰 黄 静;宋代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记者 代晓明;万人借“灯”谋生[N];自贡日报;2005年
10 谢德炳 黄炯然 伊洁;两岸共谒保生大帝[N];福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佳;中书舍人与北宋诗文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陶绍清;《唐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盛险峰;五代典章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咏梅;五代科举制度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洁;唐代贡举非人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路任翰;北宋科举条制考[D];苏州大学;2011年
4 陈福来;辽金西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竹青;唐代殿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向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宇星;山西方志所载金代作家资料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蔡建明;雍正朝殿试策中的政策导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贝贝;胡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效天;唐代职官选任制度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6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3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