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代弘农杨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1:42

  本文关键词:两汉时代弘农杨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世家大族 弘农杨氏 杨震 两汉


【摘要】:本文集中探讨了东汉时期关中世家大族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杨震的政治活动以及弘农杨氏在两汉时期的发展状况。 本文通过考证,可知杨氏与弘农的结合当始于与汉宣帝前后的杨敞、杨恽父子,并深入探讨了杨氏与弘农地望紧密结合的历史背景。 东汉时期的杨震是弘农杨氏发展成为一流高门大族的关键性人物。杨震精通儒学,有“关西孔子”之称,在和帝时期深刻的社会危机中他得以走上仕途,他虽有正直的士人气节和整饬吏治的抱负,但在朝廷宦官集团的排斥下,难有作为,终以自杀作为最后的抗争。杨震之死,使他成为后世士人的楷模,而且为杨氏家族成为东汉中后期天下名门打下了基础。 通过对杨震及其后人政治活动的探讨,我们可以认为,深厚的儒学修养是杨氏得以子孙相继高居政治要津的关键因素;正身行事、保持名节,是弘农杨氏得以在东汉中后期政治上延续不绝的保证。另一方面,族大宗强、婚姻素对,这些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赖以保持其政治与社会影响的因素,在东汉并不是成为全国性名门的必要条件,而注重个人修养与士人气节才是世家大族代表人物政治地位上升的最重要因素。 但是,在东汉政权灭亡之际,弘农杨氏不能顺应形势的变化,,他们与以曹操为首的新的政治势力发生冲突,最终成为东汉政权的殉葬品,从而丧失家族发展的机会。西晋代魏以后,杨骏等人虽以外戚身份得以在短时期内干预西晋政局,却只不过是弘农杨氏汉代地位影响下在历史中的回光返照。
【关键词】:世家大族 弘农杨氏 杨震 两汉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34
【目录】:
  • 前言6-8
  • 第一章 军功贵族及其衰落8-10
  • 第二章 杨敞及与杨恽:弘农杨氏的奠基者10-13
  • 第三章 杨震与弘农杨氏的崛起13-33
  • 一、 弘农杨氏的儒学化13-14
  • 二、 “关西孔子”14-17
  • 三、 杨震入仕的时代背景17-22
  • 四、 正身而行的“清白吏”22-24
  • 五、 邓氏兴衰与杨震在政治上的起伏24-33
  • 第四章 “东京名族”及其发展特征33-42
  • 第五章 汉魏递嬗与弘农杨氏的没落42-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玮;;南北朝时期河南省的姓氏分布与世家大族[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汤慧玲;;论汉晋之际颍川陈氏家族的兴起[J];天中学刊;2011年04期

3 蒋维婧;;魏晋奇女子[J];文史天地;2011年03期

4 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J];文艺评论;2011年08期

5 杝尚君;;《古今姓氏书辨证》校点本的成就和遗憾[J];古典文献研究;2007年00期

6 胡中生;;异姓承继及其上谱的争论与收族理念的转变[J];徽学;2010年00期

7 孙艳;;东晋南朝会稽孔氏信奉道教的原因探析[J];传承;2011年14期

8 周海锋;;《世说新语》妇女形象新探[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年00期

9 任玮;;南北朝时期的“郡望”问题[J];运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朱玉龙;;安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点[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善军;;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王善军;;宋代世家大族的藏书及其对成员的教育[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3 赵华富;;元代世家大族谱牒之最——徽州汪氏谱牒[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善军;;宋代世家大族的起家和主要类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5 王善军;;宋代世家大族的藏书及其对成员的教育[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蓉生;;从河东薛氏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豪强的发展道路[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朱怡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王永平;;孙权立嗣问题考论——从一个侧面看孙权与世家大族的斗争[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许志仁;;明代金门后浦的氏族—许氏与陈氏[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10 宗明华;;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古台;中国IT世家大族倾情移动市场[N];国际商报;2003年

2 国风;举的兴起与门第的消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3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和管制与放任[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范曾;文脉绵瓞的南通范氏[N];光明日报;2007年

5 国风;士族与谱牒之学[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6 国风;名士的出现及作用[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7 郭林祥;医说红楼[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8 栾成显;徽州文化的魅力[N];中华新闻报;2006年

9 李强;魏晋南北朝的陶牛车及其断想[N];中国文物报;2008年

10 刘清;谁来支撑长城的“品牌脸面”[N];中国企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善军;辽代世家大族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张云华;北朝婚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4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杜志强;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涛;墓志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尹建东;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力群;两汉时代弘农杨氏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孙大英;汉晋时期弘农杨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何忠盛;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与文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任立轻;宋代河内向氏家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韩涛;中古世家大族范阳卢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熊星萍;汉晋龙亢桓氏家族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坤;唐代科举与名门望族[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娜娜;高平郗氏家族与魏晋南北朝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建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论析[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曲凤东;儒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1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41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b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