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总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1:26
本文关键词:明代总河研究
【摘要】: 明代是黄河多患时期,二百七十六年内无有间断。河患不仅影响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更是威胁到漕运的畅通与皇陵的安全。永乐帝迁都北京以后,明王朝为了适应治河、导淮、济运三者协调与综合治理的需要,以及弥补三司制的缺陷,设置了总理河道一职作为治理黄、运两河的最高官员,这标志着我国治河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成化年间的首次设立到正德年间成为常设职官,总河的设置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临时性的差遣逐步走向制度化。 随着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总河逐步走上了一个有序的运行轨道。除了拥有黄、运河道与水源管理等基本职责外,总河同时兼有协济粮饷、治军、治民、治吏的职责,在治理河患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有效地遏制了洪水的泛滥,减少了洪灾带来的损失,基本上保证了运河的畅通,维持了北方地区的物资供应。随着治河活动的频繁,涌现出了以刘天和、万恭、潘季驯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治河官员,他们的治河思想和预防水患的措施与前代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鉴于明代总河特殊的身份,担任总河者需具备进士出身,且有较强的行政能力。尽管总河一职如此重要,但总河的平均任期普遍较短,严重影响了治河策略的稳定和政令的执行。此外,一些治河官员的个人腐败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对河患的治理,加重了朝廷和当地百姓的负担。 本文对总河设置的背景、过程、总河的职责及历任总河概况作了详实考述;对这一职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实足引为鉴戒。
【关键词】:明代 总理河道 职能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1. 研究对象7
- 2. 相关研究回顾7-10
- 3. 研究意义10-11
- 第1章 总河设置的背景11-18
- 1.1 前代水官沿革11-12
- 1.2 明代河患概述12-15
- 1.3 运河的重要地位15-18
- 第2章 总河的设置18-23
- 2.1 总河初设18-20
- 2.2 总河成为常设职官20-23
- 第3章 总河的选任及其职掌23-41
- 3.1 总河的选任23-32
- 3.2 总河职掌32-41
- 3.2.1 黄、运河道的管理33-34
- 3.2.2 运河水源的管理34-35
- 3.2.3 协济粮饷35-37
- 3.2.4 提督军务,守护运道37
- 3.2.5 抚巡地方,,处理地方事务37-39
- 3.2.6 考察属吏,整饬吏治39-41
- 第4章 总河制度的影响41-46
- 4.1 积极影响41-44
- 4.2 消极影响44-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目录48-51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1-52
- 致谢5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麟;明清治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庄宏忠;清代黄淮流域志桩水报运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3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5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