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至西汉宣帝时期避讳研究
本文关键词:秦至西汉宣帝时期避讳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避讳的来源和发展,从姓、氏、名、字的角度研究什么叫做避讳,避讳与禁忌和忌讳的关系,本文认为避讳是源于原始的禁忌观念和图腾观念,并是在宗法文化盛行、尊宗敬祖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避讳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出现了帝讳、家讳、官讳共存的局面。 历代学者对避讳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或注记于史书之中,或在著书中单列一章记述,更有甚者专门著书。对于先秦至西汉期间的避讳状况,历史上学者历来就有争论。尤其是唐宋时期和清朝,讨论避讳的学者和著作不断增多,清朝则出现了一批专著;当代学者陈垣先生更是一位集大成者,尤其是陈先生的大作《史讳举例》,书中的一些论点更是为后学者奉为圭臬;今人山东大学教授王新华采撷各家之说,著成专著《避讳研究》,然惜其对先秦至西汉汉宣以来的研究只是采撷众说而无详考。到了现今,随着地下考古的不断发展和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陈垣先生的观点由于当时历史文献的局限,也就出现了一些值得重新商榷之处,尤其是对秦至西汉期间的避讳也就有了深入考究的必要。对于秦朝,笔者通过对认为避讳者所持论据的逐一反驳和对考古中新发掘的文献的研究,得出秦朝不避讳这一结论,这是与陈先生避讳“成于秦”的观点相异的。 对西汉初至宣帝时期的避讳状况,笔者对诸帝名讳邦、盈、雉、启、恒、彻、弗陵、询逐一进行了考证,并对同时期的家讳和官讳也进行了考证,在考证的同时,并对历来认为避讳者所持论据进行了反驳,由此认为西汉至汉宣帝时基本不避讳。直至汉宣帝后,避讳才见有文献确切记载。在此期间,也有人认为出现了家讳和官讳,笔者对此也逐一进行了考证,认为司马迁不为父讳“谈”、刘安不为父讳“长”、刘向不为父讳“德”,由此得出此期间尚不避家讳的结论。真正有确凿证据的避讳则出现在东汉,东汉石碑上的文字记载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东汉时避讳开始盛行。 避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对我国古代的文学也产长了影响:一些文学作品中就记载有为尊亲避讳的例子;修辞手法中也有避讳手法;婉曲手法本身在思维上就与避讳有着极大的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些方面出发来研究避讳对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避讳 禁忌 图腾 秦汉 避讳手法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第一章 避讳的来源和发展11-31
- 第一节 姓、氏、名、字与避讳11-15
- 第二节 禁忌、忌讳与避讳15-18
- 第三节 避讳产生的文化背景18-25
- 第四节 避讳的发展25-31
- 第二章 先秦至西汉的避讳状况31-66
-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国讳状况31-34
- 第二节 秦朝时的国讳状况34-45
- 第三节 西汉时期的避讳状况45-58
- 第四节 西汉宣帝之后的避讳状况58-59
- 第五节 西汉期间的官讳和家讳状况59-60
- 第六节 有关西汉避讳不能避开的几个问题60-66
- 第三章 古代文学中的避讳66-83
- 第一节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避讳”66-67
- 第二节 古代文学中的“避讳手法”67-71
- 第三节 隐语与避讳71-79
- 第四节 避讳与婉曲在思维上的一致性79-83
- 结语83-85
- 参考文献85-90
- 致谢90-91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摩罗;;华盖遮天为哪般[J];百科知识;2007年19期
2 丁洁;;关于西方文化中的六种禁忌现象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1期
3 孙振亮;;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看商标翻译[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肖映春;;从客家女性禁忌看客家的家庭伦理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李秀琴;;从生人神话的发展看女性地位的嬗变[J];百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万建中;;天象与禁忌[J];百科知识;2011年15期
7 张建华;试论湘西苗族禁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8 南帆;爱欲、禁忌和话语[J];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03期
9 申三,刘卫东;试论图腾与禁忌的产生先后[J];济宁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10 蔡颖华;浅谈委婉语[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慕秀囡;张卫华;卢莲英;;古今服药禁忌谈[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辉武;田生望;;中医禁忌的地位与价值[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袁耿生;;谈中西药联用禁忌[A];全国中药研究与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黄成夫;;非语言禁忌映现深层的英汉社会文化[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于布为;;用控制论的思路来改善麻醉管理兼论麻醉无禁忌[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6 苏永华;殷子斐;胡玉芝;;紫草作为妊娠禁忌药物应被确认[A];'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段前文;;民俗禁忌与企业秘书[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8 屓孴};;论先秦畴期的禁忌[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七卷)[C];2009年
9 熊晔;方燕;;丹参注射液与加替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10 于布为;;用控制论理论来改善麻醉管理-兼论麻醉无禁忌[A];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孟昭丽 何丰伦;从春节禁忌演变看社会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太阳风;你的顾客在以下人群之内吗[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钱伟;夏日扮靓有禁忌[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昭丽 丰伦;春节禁忌演变印记社会发展[N];证券日报;2006年
5 苏万贵;试论财务会计禁忌[N];财会信报;2007年
6 季中;秋果鲜美 食有禁忌[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唐大寒;秋吃螃蟹有禁忌[N];大众卫生报;2003年
8 晓之;啤酒虽好,,但有禁忌[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9 朱珠;冬食枣儿禁忌[N];保健时报;2003年
10 顾汶;信息化遭遇体制禁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炯哲;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禁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3 安尼瓦尔.赛买提;维吾尔民间禁忌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4 王光华;简帛禁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丛;古代禁咒治病术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魏治勋;禁止性法规范的概念[D];山东大学;2007年
7 章敬东;复杂优化问题中智能算法的分析与集成[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8 曹剑东;模糊条件下市区集送货的计算机辅助调度[D];清华大学;2008年
9 郑宜庸;审美之难——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10 艾山江·阿不力孜;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哲;秦至西汉宣帝时期避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勇;企业组织中的组织禁忌的探索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向丽;审美制度——审美人类学的存在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段宗雷;国际营销禁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根泉;蒙古饮食禁忌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翟录;中韩委婉语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乌恩巴图;蒙古搏克禁忌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迪;汉代禁忌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内玛才让;略论藏族传统禁忌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钱萍;关于中日人称禁忌现象的考察[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953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5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