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刘秀以儒治国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02 12:02

  本文关键词:王莽、刘秀以儒治国之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王莽 刘秀 以儒治国 比较


【摘要】: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起点,儒家思想成为汉代封建正统思想,从此与封建王朝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思想、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都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到汉元帝时期,一改之前“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重用儒生,使中央和地方官员儒生化,真正拉开了汉王朝儒家政治的序幕。 王莽、刘秀作为儒者型的帝王,也都选择儒学作为施政理论。王莽以儒学为施政理论进行了社会改革,以悲剧而收场。既之而起的刘秀仍然倡导以儒治国,却实现了汉室的中兴大业。一样的选择,结局却完全不同。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王莽、刘秀在儒学思想指导下在思想统治、制度建设以及风俗教化上的三项举措进行比较,找出王莽、刘秀以儒治国的同异之处,进而对同异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从而得出王莽、刘秀以儒治国不同结局的原因。即王莽在以儒治国时没有灵活的处理好政治与儒学理论的互动关系,在运用儒学作为施政理论时没有充分地领会和把握儒学作为施政理论的时代特质,缺乏对理论的时代性把握,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理论脱离实际,再加上他缺乏理性的理想主义的书生政治风格,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而刘秀在以儒治国时充分地领会和把握儒学作为施政理论的时代特质,实事求是地运用儒学理论为现实政治服务,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成功地实现了政治与施政理论的良性互动,再加上其理性、稳健的政治作风,其成功的中兴汉室也是必然的。
【关键词】:王莽 刘秀 以儒治国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4
【目录】:
  • 引言6-7
  • 一、王莽、刘秀以儒治国的主要举措7-27
  • (一) 思想统治上的举措7-13
  • (二) 制度建设上的举措13-23
  • (三) 风俗教化上的举措23-27
  • 二、王莽、刘秀以儒治国的相同之处27-31
  • (一) 目的相同27-28
  • (二) 儒学修养都很高28-29
  • (三) 都以谶纬登上帝王宝座29-31
  • 三、王莽、刘秀以儒治国的不同之处31-34
  • (一) 主导思想不同31-32
  • (二) 统一思想的手段不同32-33
  • (三) 社会效果不同33-34
  • 四、王莽、刘秀以儒治国同异原因之分析34-40
  • (一) 相同原因分析34-36
  • (二) 不同原因分析36-40
  • 五、王莽、刘秀以儒治国的影响与启示40-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澍;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4 李杰;;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5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6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邱绪胜;;墨家:显学的式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颖慧;;敦煌、居延简中的“关、戊、iij”[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宋超;;“先农”与“神农炎帝”——以里耶、周家台秦简为中心的讨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5 叶慧珏;;新闻点评的异化:大众传媒和专家学者的相互介入及其方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高慧斌;;试析魏晋南朝家学兴盛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勇;;天时、地利、人和——试析赵氏立国智氏败亡的经验教训[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10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9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9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59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