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皖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本文关键词:唐代皖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摘要】: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江南地区在唐代中后期逐渐取代黄河中下游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学术界对唐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研究较多,但对位于江南一隅的皖南经济开发研究则较为薄弱。本文力图从整体上对唐代皖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作较为全面的探讨。首先分析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唐以前本区的开发、社会条件三个方面。其次对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交通和商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一定深度的阐述。再次对唐代本区人口、政区变动、文化发展、风俗变迁及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唐代皖南地区的经济地位、经济开发的不平衡、制约因素作了初步分析。总体结论为:唐代皖南地区的经济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开发,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区的社会文化也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唐代 皖南地区 经济开发 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 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一、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条件9-19
- (一) 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自然条件9-12
- 1、地形和地貌9-10
- 2、土壤和植被10-11
- 3、气候和水文11-12
- (二) 唐代以前皖南地区的经济开发12-14
- (三) 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社会条件14-19
- 1、统治者政策14-17
- 2、移民迁入17-19
- 二、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19-38
- (一) 唐代皖南地区农业的发展19-27
- 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19-21
- 2、水利兴修21-22
- 3、粮食作物生产22-23
- 4、经济作物等农副业生产23-27
- (二) 唐代皖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27-31
- 1、矿冶业27-28
- 2、纺织业28-30
- 3、文房四宝制造业30-31
- (三) 唐代皖南地区交通与商业的发展31-38
- 1、交通运输的发展31-35
- 2、商业的发展35-38
- 三、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引起的社会变化38-52
- (一) 人口和政区的变动38-43
- 1、人口变动38-40
- 2、政区变化40-43
- (二) 文化发展及风俗变迁43-49
- 1、文化发展43-47
- 2、风俗变迁47-49
- (三) 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49-52
- 结语52-59
- 1、唐代皖南地区的经济地位52-54
- 2、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不平衡54-55
- 3、唐代皖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制约因素55-59
- 参考文献59-64
- 后记64-65
-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金城;;“一字师”和“一字徒”[J];诗刊;1980年02期
2 李久海;王建平;;扬州司徒庙镇清理一座唐代墓葬[J];考古;1985年09期
3 阮卫萍;;广绣《三羊开泰》图[J];紫禁城;1991年01期
4 李晖;宛转萦香骑 飘樦拂画k飑ぉぬ拼按騥臁狈缢卓悸訹J];东南文化;1998年03期
5 张艳云;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J];敦煌研究;1999年02期
6 旭翁;;形神兼备 呼之欲出——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J];北京工人;1999年02期
7 介永强;关中唐代行宫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03期
8 平川;唐代的状元并不受重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傅永聚,马林涛;论唐代的母训文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费杰,侯甬坚,刘晓东,安芷生,王苏民;基于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历史文献记录的唐代气候冷暖波动特征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成国;万斌;陈哲;傅强;;皖南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再认识[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花兆合;刘再群;李玲;方大伟;朱钦;;皖南地区农村汉族青少年的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3 王宗英;;皖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周俊;朱江;周旭;周毅华;储国正;秦颖;;皖南地区农业地质背景的开发应用前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刘双智;;陕西长武昭仁大殿[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6 吴力群;;对唐代葡萄镜中佛教文化特色的认识[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7 姬永亮;;唐代误差思想略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郭亮;;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探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冠宝;徐树桐;陶正;石永红;;皖南地区变质火山岩与蛇绿岩套的关系[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昱;将皖南打造为“中国钨都”[N];江淮时报;2011年
2 王克友 吕维莉;皖南地区建立起钨锡钼成矿模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孙正德;皖南地区发现大型钼矿床[N];中国矿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晔;皖南农业新人来[N];解放日报;2010年
5 章小兵 吴振西;皖南地区药材收购行情[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章小兵 吴振西;皖南地区近期药材行情[N];中药事业报;2000年
7 京力;唐代的茶书[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何小龙;吴玉龙委员 把皖南打造成钨都[N];江淮时报;2011年
9 记者 石圭平;内蒙古发现唐代古城[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倪嘉成;铁路如何做大皖南旅游的“蛋糕”?[N];人民铁道;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5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青淼;唐代盐业地理[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立;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谋娜;唐代士兵生活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曲洋;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光杰;唐代家训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9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飞文;论唐代六言绝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961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6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