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制度与清前期的中荷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06 04:02

  本文关键词:朝贡制度与清前期的中荷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清前期 朝贡制度 中荷关系


【摘要】: 朝贡制度,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传统体制,其理论核心是儒家思想在外交上的延伸,奉行互惠互利、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策略。历朝统治者无一例外地将同其交往的国家一律纳入朝贡体系范围之内,这样在东亚范围内,就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以朝贡制度为纽带的“东亚秩序圈”。因此,在历史上,朝贡制度在维护地区间的和平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5世纪末,伴随地理大发现,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先后来到中国开拓他们的殖民市场,但一开始他们就突破不了“朝贡体系”这一制度所设立的层层壁垒。独立后的荷兰为了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也追随西班牙、葡萄牙的脚步来到了中国。此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末年,其传统的对外政策是将“朝贡”与“贸易”相结合,厉行海禁,阻塞了正常的对外贸易渠道。为了求通贸易,荷兰人先是“求贡”,但遭遇失败。经过一系列的挫折,荷兰人便诉诸武力,先后占领了澎湖、台湾,作为对华贸易的基地。 但是占据台湾后的荷兰人很快发现,由于受中国内战和郑成功海上势力的影响,他们仍然不能垄断中国的海上贸易。为了同中国建立直接贸易关系,荷兰人再次求贡。此时,对于清廷来说,也非常欢迎“荷兰”的朝贡,来体现他们“慕化四方”的文治武功。双方一拍即合,荷兰顺利成为朝贡国之一。 然而由于居澳葡萄牙人和在北京清廷供职的耶稣会士的极力阻扰,加之台湾又被郑成功收回,其贸易所得甚微。于是荷兰人借助清朝统一台湾之际,同清廷展开了谈判和军事合作。在这一期间,尽管双方有谈判和协作,但是荷兰仍然摆脱不了“朝贡国”的身份。 康熙开海政策实施之后,荷兰人的贸易要求暂时得到了满足,一百多年的时间内,荷兰不再有朝贡之举。直到面对英国人强有力的竞争时,加之英使马嘎尔尼使华的失败,使荷兰人认为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使他们在广州的贸易能得到一些特权。由此,荷使再次出现在清廷之上。 笔者围绕历次荷使访华,结合朝贡制度的运行及理念,将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朝贡制度的起源、理念、功能作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清朝朝贡制度的具体运行方式及特点。 第二部分从明末荷兰叩关失败谈起,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出清初荷兰求贡成功的原因,并通过对其入贡过程的详细考察,折射出朝贡制度运行的特点和理念,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关系的互动和变化。 第三部分围绕康熙统一台湾时期,中荷双方关系的互动与发展展开了论述。这一时期是中荷交往的活跃时期,显然,荷兰并不满足“朝贡国”这一角色带给他们的商业利润,他们以提供军事援助为条件,通过平等谈判,试图建立起直接的、自由的贸易关系,但不管荷兰人总样努力,都未能成功。 第四部分围绕乾隆五九十年荷使的最后一次访华,结合当时马嘎尔尼使华,通过对荷使访华动机、过程及结局的分析,反映出清朝在面临殖民主义势力的冲击和挑战时,其自身仍浑然不觉,固守着其天朝上国的礼制。 第五部分从文化、观念、心理等主观方面,以及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影响中荷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最后,笔者认为:在西方殖民势力的咄咄逼人的扩张面前,清朝的朝贡国纷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朝贡制度无可避免地走向虚幻和灭亡。
【关键词】:清前期 朝贡制度 中荷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4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10
  • (二)研究综述10-13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3-14
  • 一、朝贡制度——清前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模式14-24
  • 1、朝贡制度概述14-19
  • (1) 朝贡制度的起源及理论渊源14-17
  • (2) 朝贡制度的特征与功能17-19
  • 2、清朝朝贡制度的内涵及运作19-24
  • (1) 对朝贡国的相关规定19-20
  • (2) 组织管理机构20-23
  • (3) 朝贡程序及礼仪23-24
  • 二、荷兰——第一个被列入朝贡国名单的西方国家24-42
  • 1、明末荷兰叩关24-29
  • 2、荷使初访清廷29-42
  • (1) 出使背景29-31
  • (2) 身不由己的荷兰“贡使”31-40
  • (3) 朝贡的结局40-42
  • 三、朝贡与谈判——康熙年间荷使访华42-56
  • 1、清荷联军攻郑与丹镇老磨出使北京43-48
  • 2、清荷军事合作的夭折与彼得·范·侯尔恩使团48-51
  • 3、马蒂尼斯·卡萨使节与刘仔出使巴达维亚51-54
  • 4、康熙开海后文森特·巴兹使华54-56
  • 四、恭顺的使团——乾隆五十九年荷兰出使北京56-65
  • 1、步马嘎尔尼之后尘56-58
  • 2、不合天朝体制的表文58-59
  • 3、艰难的旅程59-61
  • 4、令清廷满意的荷使表现61-65
  • 五、影响中荷关系发展的原因65-70
  • 1、双方不同的出发点65-67
  • (1) 天朝心态与平等谈判65-66
  • (2) 重农抑商与重商主义66-67
  • 2、清朝对荷兰的认识及心态67-68
  • 3、海关贸易与民间贸易的发展68-70
  • 附录70-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亮;;朝贡制度研究综述[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本文编号:980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80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