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春秋时期亲子伦理中的孝与慈
本文关键词:试论春秋时期亲子伦理中的孝与慈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春秋时期的亲子伦理。笔者从《左传》、《国语》《诗经》及金文等文献史料出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将春秋时期的亲子伦理情况梳理出来。首先回顾西周时期的亲子伦理情况,然后从亲子伦理纵向的两个平行方面,即亲代—子代的伦理“慈”和子代——亲代伦理“孝”分别论述春秋时期的具体情况,从历史发展的事实中探寻春秋时期亲子伦理观念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并对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这段时期及西周时期的亲子伦理发展状况进行归纳和论述,以及春秋时期亲子伦理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春秋 孝 慈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25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引言7-10
- 第一章 西周时期的亲子伦理10-16
- 一 子代-亲代的基本伦理观念--孝10-13
- (一) 孝的观念已经相当普遍10-11
- (二) 社会各个阶层都将孝作为一种责任11-12
- (三) 当时孝的主要内容12-13
- 二 亲代-子代的基本伦理观念 慈13-16
- (一) 慈的普遍性13-14
- (二) 慈的主要内容14-16
- 第二章 亲代-子代伦理--慈16-27
- 一 本能之爱16-18
- (一) 无条件爱子16-17
- (二) 担心子女安危17-18
- 二 理性之爱18-27
- (一) 约之以理18-20
- (二) 教之义方20-27
- 第三章 子代-亲代伦理--孝27-39
- 一 在世之孝27-35
- (一) 奉养27-28
- (二) 敬顺28-31
- (三) 复仇31-34
- (四) 延续宗族34-35
- 二 死后之孝35-39
- (一) 哀戚36-37
- (二) 葬祭37-39
- 第四章 春秋时期亲子伦理的特征和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影响39-45
- 一 春秋时期亲子伦理的特征39-41
- (一) 重视亲代对子代的教育39
- (二) 亲代具有权威性39-40
- (三) 遵守与逆反并存40-41
- 二 孔子对春秋时期亲子伦理的继承和发展41-45
- (一) 孔子对春秋亲代—子代伦理的继承41-42
- (二) 孔子对春秋子代—亲代伦理的继承和发展42-43
- (三) 孔子特别重视“孝”43-45
- 参考文献45-49
- 中文摘要49-52
- 英文摘要52-56
- 后记56-57
- 导师及作者简介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宝珍;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转化[J];晋阳学刊;2001年01期
2 巴丽云;传统“孝”的伦理与现代社会[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成娟;“孝”的合奏与整合塑因——以《赵氏孤儿》为例看西方人对“孝”观念的接受和理解[J];艺术百家;2004年03期
4 曹方林;论孝的起源及其发展[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5 谭宝刚,李朝晖;中国古代儒家孝道观浅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6 杨庆民;儒学孝道观浅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曾振宇;儒家孝文化及其影响[J];理论学刊;2000年01期
8 罗移山;论《周易》的孝意识及其特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9期
9 肖群忠;论现代新儒家对孝道的弘扬发展[J];齐鲁学刊;2000年04期
10 丁原明;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诠释[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建华;;秦孝公新评[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2 陈来;;春秋时代的天道观念[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3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铭;;关于孝与公民爱国意识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管恩然;;春秋时代莒子家世及莒国大事考释[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高汉声;;传统“孝”文化有建设现代道德情操基石的合理内核[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7 叶文宪;;从春秋时代两类性质不同的争霸看中国国家性质的特点和中国国家形态的转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叶文宪;;从春秋时代两类性质不同的争霸看中国国家性质的特点和中国国家形态的转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9 张建功;陈静;;湖北省孝襄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生态监理[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友敬;;略谈老子摄生之道[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明 杜巍巍 罗照春;田孝坤 此生只为疗救来[N];健康报;2005年
2 郝建春(作者单位:中共庆阳市委老龄委);关于孝的思考[N];陇东报;2005年
3 张甫清 马瑞修 张卫华;为30余老人尽孝的“提名孝星”[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张迎春 沧浪;孝的辨析[N];吉林日报;2004年
5 杨涛;为孝立法的几个前提[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4年
6 记者 胡然;弑父行孝案如何宣判[N];天津日报;2005年
7 特约记者 杨春和 通讯员 黄俊元;孝昌20万农民感受科技力量[N];孝感日报;2005年
8 杨宏生;“孝”需要立法吗[N];中国商报;2004年
9 杨涛;为孝立法应当慎行[N];法制日报;2004年
10 刘延刚 刘胜 陈德福;孝泉大孝之乡[N];四川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武黎嵩;春秋z@梁}揚匙酆涎芯縖D];南京大学;2011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风华;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鸣;春秋时代的文学与文学活动[D];复旦大学;2006年
6 马卫东;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7 董芬芬;春秋辞令的文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书惠;先秦儒家神道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剑;先秦时期县制的起源与转变[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单良;《左氏春秋》叙事的文化阐释[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东新;试论春秋时期亲子伦理中的孝与慈[D];吉林大学;2007年
2 任恒;春秋襄昭时代文学与文化活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宇;春秋邦国间“和难”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纪凤;春秋家国下的公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丹;论“春秋风度”[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娟;仪式、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占青;春秋晋卿魏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晨;中国传统的王霸观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袁宝君;民国春秋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8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8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