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释家别集考略
本文关键词:明代释家别集考略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释家别集 《千顷堂书目》 《明别集版本志》
【摘要】:有明一代,刻书业极盛,释家别集的存留状况较前代有所改善。据《千顷堂书目》《明别集版本志》等书志著录,并参稽其他文献估算,行世的明代释家别集应有220种以上,而现存的明释家别集约有63种。明释家别集绝大多数仍尘封于各大图书馆,其价值尚待挖掘。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明代释家别集 《千顷堂书目》 《明别集版本志》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代释家别集叙录”(14BZW085)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元明清释家别集提要”(教古字[2014]097号)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禅宗与诗学”(JD1427)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释家别集,向来不被重视,极少登入经藏殿堂,散佚甚为严重。我们初步估计,应有七成以上的释家别集已不复存于天壤间[1]。有明一代,刻书业极盛,且距今时日不远,释家别集的存留状况较前代有所改善。迄今为止,著录明代释家别集最为丰富的书志是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而著录现存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镰,张颐青;元僧诗与僧诗文献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舜臣;;20世纪以来僧诗文献研究综述[J];文学遗产;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吴超;;清初士子的“明哲保身”论——以朱彝尊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周若曦;;明末清初秦淮诗妓与文人之“诗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李玉栓;;明代文人结社兴盛的政治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李玉栓;;潘之恒结社考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温世亮;;末世情韵,风雅出之——明复社魁首徐lg诗歌探微[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李明明;;浅论公安派的性灵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黄佩君;;浅析“台阁体”与杨士奇诗歌——杨士奇诗歌所展现的台阁风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王长英;;江浙图书入闽与福州南后街书肆繁荣[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修志;;书籍交流与正统危机——晚明光海君时期朝鲜的书籍辨诬[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张爽;;钱谦益对明代“后七子”诗派态度发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之比较[A];明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5 陈传万;陈田田;;朱元璋诗作诗观及其对明初诗坛影响[A];明太祖与凤阳[C];2009年
6 陈文新;;论流派研究的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的一种考察[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7 刘殿祥;;论闻一多和郭沫若《周易》研究的联系——从郭沫若的“易学”史学观到闻一多的“易学”观[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8 赵小华;;史、诗中的唐代孝亲观念:以两《唐书·孝友传》与唐代孝亲诗为中心的解读[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9 周小艳;;试述冯班对于文学总集的整理及其学术贡献[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10 魏志江;;关于《高丽图经》及其所体现的宋人高丽认识[A];韩国研究(第十二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郑珊珊;明清侯官许氏家族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8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崔志伟;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梅国福;朱彝尊《腾笑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乐;《赤雅》与明代广西民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冲冲;论吴应箕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晓琴;张岱散文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庄小珊;明清福建曲家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茜茜;李世熊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方磊;欧阳修散文经典的传播与接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和平 ,邓文宽;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周一良;王梵志诗的几条补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3 杨镰,张颐青;元僧诗与僧诗文献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倩;刘锋焘;;李煆《唐僧弘秀集》版本源流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齐文榜;王梵志诗集叙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齐文榜;;百年爬梳 百年开掘──《王梵志诗集》散佚整理与辑集研究回眸[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02期
7 陈斐;;《唐僧弘秀集》版本考[J];南都学坛;2010年01期
8 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田道英;《禅月集》结集及其版本流传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李福标;;岭南诗僧别集《瞎堂诗集》及其流传经过[J];图书馆论坛;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洽功;释家[J];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02期
2 雷应行;《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刍议——评析古代作品应正视释家思想影响的客观存在[J];苏州教育学院学刊;1986年02期
3 李小荣;释家变文原初意义之推考[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4 陈怀信;还"道"的本来面目[J];武当;2004年12期
5 杨秀玲;;学国学感悟[J];广告人;2011年04期
6 海波;盲目看路[J];音乐天地;1994年04期
7 康福;马焯荣;罗邦俊;白志仕;鄢良斌;李朝今;何心毅;曹根声;贾绍喜;李贵和;陈世文;黄卫荣;柳烟;李牧童;姜灯银;杨茂林;刘上坤;王景行;于志超;栾恒国;贺刚;陈允金;刘贵发;漆应明;薛同山;刘立;陈凤梧;韩介梅;李文庆;刘湘和;劳秦汉;张桂香;赵绍祖;李墨;李葆国;周醉兴;陈家琪;曹明政;严若军;谭博文;洪广祥;季彦洲;万裕屏;;屐痕处处[J];诗词月刊;2007年09期
8 洛雨;;何谓“回也不改其尔”?[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沈定;陈莲;;千金难求兰风骨儿[J];东方养生;2010年01期
10 于欣江;;身在红尘,心在尘外——画家刘戈印象[J];青年与社会;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娟;;儒家、道家、释家的静坐特点比较及其养生内涵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叶青;收藏——奇妙的接力游戏[N];中国商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艳琴;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忍:概念分析与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4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9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