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承运库试探
发布时间:2017-10-08 18:22
本文关键词:明代内承运库试探
【摘要】: 明代的内承运库,从洪武到崇祯朝,贯穿了明王朝的始终。通过对明内库的研究,可以将有明一代的政治、经济、皇权与内外臣的关系,综合加以考察。本文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章:介绍内库的设立。内库是在明太祖朝设立的。明太祖在品评《宋史》时,曾经批评过宋内藏库以及为儿孙蓄私财而误国的宋太宗,表示自己要接受教训,避免同类错误,为国家社稷谋。但以后的事实是:明太祖食言设立了等同于宋内藏库的明内库。这种自相矛盾,可以通过分析明太祖的心理和皇朝政治的本质得出解释,继而得出内库设立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说明内库的管理体制,以及内库与国家体系的关系。内库的性质是皇帝私有;内库的账目,由皇帝所指派的宦官管理,户部、工部完全被排斥在外。不仅如此,明中后期的皇帝在挥霍内库银的同时,还侵吞国库银填补内库,而朝臣对此毫无办法。 第三章:归纳内库银的几个主要来源。首先,内库银的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固定来源,另一种是临时来源。固定的来源主要包括:金花银、太仓库、矿税、皇庄地租和皇店收入;临时来源则有:籍没官员家产、赃赎、地方库的存积和没收物。此外,还有一些频率小、数量不太多的入库品,主要是指外方贡物。不论是固定来源,还是临时来源,随着皇帝对内库银贪欲的增大,都对百姓生活和经济正常发展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损害。 第四章:概括内库的支用。内库的支用主要分为两大类:公用和私用。内库的公用主要表现在赏赐、表彰和赈灾;内库的私用则是为了皇帝的个人消费而存在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延,到了明中后期,内库的支出与前期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即:内库的私用日益扩大,公用几近消亡。 第五章:对明末内库银的归宿做了探讨。首先,根据现有史料,在崇祯帝是否有银这一争论中,可以肯定崇祯末年内库有银,而国库无银。而后针对内库银最终去向,最终否定李自成占有的观点,而倾向于清皇室占有。 第六章:讨论内库的作用和影响。内库伴随有明一代,存续了近三百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库藏,而是一种特定的制度。明内库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国家银行的功能:但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它干扰了政府财政秩序、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深层发展、造成正直大臣遭贬和小人当道的局面,加剧了宦官的贪污和乱政。最终,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 结语部分回顾内库的起因、发展和终结,总结出由内库所反映出的王朝所不可逾越的社会结构的失衡,以及由此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内库 内库银 太仓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提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4
- 一、主要史料10
- 二、研究概况10-13
- 三、本文思路13-14
- 第一章 明太祖与明代内库的设立14-18
- 第二章 内库的管理18-21
- 第三章 内库银的来源21-45
- 一、固定来源21-39
- 二、临时来源39-44
- 三、其他44-45
- 第四章 内库的支用45-53
- 一、内库的公用45-48
- 二、内库的私用48-50
- 三、内库支出的变化50-53
- 第五章 明末内库银的归宿问题53-59
- 一、明末内库银53-56
- 二、明末内库银去向56-59
- 第六章 内库的作用与影响59-73
- 一、发挥国家金融机构的功能59-61
- 二、干扰政府财政秩序61-64
- 三、阻碍商品经济的深层发展64-68
- 四、关系官员的升降68-69
- 五、加剧宦官贪污和乱政69-73
-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新红;;明代“太仓库”称谓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新红;明代太仓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颖;明代内承运库试探[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5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9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