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魏宫廷文化述论

发布时间:2017-10-08 21:49

  本文关键词:拓跋魏宫廷文化述论


  更多相关文章: 北魏 文化 宫廷学术 胡人汉化


【摘要】:为适应统治先进地区的需要,改变文化、政治统治上的不适应,拓跋鲜卑改弦更张、变夷从夏,积极推进文教治国的方略。作为政治中心的宫廷,广泛聘请汉族知识精英,搭建宽松的沟通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新的学术重镇,对内徙胡人的汉化、文士化及贵族化产生示范、导向和推动作用。北魏宫廷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要有讲学研讨、学校教育、藏书校勘、游园宴饮等。该时期的宫廷学术植根中原肥沃的文化土壤,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鲜明的特点,它以河北学风为灵魂,奉行兼容并包的原则,胡人的角色意识渐趋增强,为华夏文明的保存及提升做出难以磨灭的贡献。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关键词】北魏 文化 宫廷学术 胡人汉化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鲜卑部落联盟研究”(项目编号:12C011)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北魏宗室阶层士族化进程研究”(项目编号:2012QY046) 吉林大学“985工程”建设基金项目资助阶段成果
【分类号】:K239.21
【正文快照】: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曾有论断,中古文化重心由官方学府向私人家族转移,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家学渊源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此论堪称经典,早已获得学界共识。不过,对于少数民族拓跋鲜卑统治时期的中国北方,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划一,在这里家学与官学融会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军;;北朝侍读考述[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2 刘军;;论北魏宗室阶层的文化参与及角色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刘军;;北朝侍讲制度考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高慧斌;;南北朝侍从讲读制度的发展与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军;;论北魏宗室阶层的文化参与及角色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刘军;;北朝侍讲制度考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刘军;;北朝侍读考[J];兰州学刊;2010年04期

4 刘军;;北朝释奠礼考论[J];史学月刊;2012年01期

5 张真;;浅析东汉的侍讲制度[J];兰台世界;2014年27期

6 刘军;;论北魏迁洛宗室的知识素养与文化价值取向—以洛阳邙山墓志为中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段锐超;北朝民族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细平;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大夫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2 乔峰;唐宋时期孔庙从祀制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军;;北朝侍读考述[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2 刘国石;;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3 李炳海;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狩猎诗的中兴[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5期

4 高慧斌;;南朝侍从讲读制度的发展与变迁[J];南都学坛;2006年01期

5 刘军;;北朝侍讲制度考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刘军;;论鲜卑拓跋氏族群结构的演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1期

7 何德章;;北魏迁洛后鲜卑贵族的文士化——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三[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3年00期

8 刘军;;北朝释奠礼考论[J];史学月刊;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淑兰;略论辽金至明清时期京师文化的特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2 支运亭,王佩环;论清入关前满族宫廷文化[J];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06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996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96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