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时期的五行思想和儒家观念
本文关键词:东晋南朝时期的五行思想和儒家观念
【摘要】:五行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东晋南朝是玄学和佛教盛行的时代,,这已是学者们的共识。这一观点的显现常常遮蔽了儒家思想在本时期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五行思想在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以及儒家思想在五行思想中的主导地位的论述来证明在东晋南朝时期,是儒家思想而非玄学或佛教占据着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主流。
【关键词】:五行思想 儒家思想 东晋南朝 意识形态主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5
【目录】:
- 内容提要3-4
- 英文摘要4-5
- 东晋南朝时期的五行思想和儒家观念5-28
- 绪论5-7
- 一 五行思想在东晋南朝社会意识中的地位7-19
- (一) 统治阶级及其政治生活7-15
- (1) 五德终始与朝代更替7-10
- (2) 五行瑞征与新朝建立10-11
- (3) 五行灾异与叛乱平定11-13
- (4) 灾异警戒与统治调整13-15
- (二) 上层社会意识形态15-19
- (1) 史学中的五行思想15-16
- (2) 文学中的五行思想16-17
- (3) 科学中的五行思想17-18
- (4) 宗教中的五行思想18-19
- 二 晋、宋、南齐、隋诸正史《五行志》中的儒家思想19-26
- (一) 《晋书》、《宋书》、《隋书》《五行志》的序言是受儒家思想的指导写成的19-20
- (二) 《五行志》所引《五行传》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20-21
- (三) 《五行志》所直接引用的儒家学者言论21-23
- (四) 儒家思想主导着《五行志》对灾异的具体阐释23-25
- (五) 《五行志》所涉及的与佛、道有关的事例25-26
- 余论26-28
- 主要参考文献28-29
- 附录: 晋、宋两书《五行志》之对校记29-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利;;对韩宣传中的文化差异问题[J];青年记者;2006年10期
2 苏明海;;梭罗的哲学思想与儒家思想之比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杜江先;;儒家的“德治”思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滕峰丽;;回归传统:戴季陶的儒家思想[J];理论月刊;2006年11期
5 唐莉;胡碧玉;;浅析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金明华;;中韩谚语中的女性文化透视[J];文教资料;2010年23期
7 王敬萍;;如何发挥孔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8 高武斌;;论夏侯湛的思想特征[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9 赵莎莎;;论初唐四杰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10 杨胜宽;;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文化传统的升华反思之一[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涛;;闽赣地方神崇拜与思考[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卢明;;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创新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崔梅;;儒家思想与现代公共关系[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5 杨肇焱;;鲁迅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段跃庆;;逻辑思维与先秦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8 王文光;;儒家思想在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中的作用[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槐;;社会转型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刘汉光;;浅论儒家思想对我国生态型诗学的构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4年
2 徐从桉;儒家思想左右中国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3 丁海燕;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N];济宁日报;2006年
4 《商务时报》特约评论员 胡星斗;建立现代儒家企业制度[N];商务时报;2007年
5 泰达荷银投资总监 刘青山;儒家宽容与投资和谐[N];证券时报;2006年
6 许嘉璐;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大视野看儒学复兴[N];北京日报;2007年
7 郑任钊;子部之儒家[N];光明日报;2006年
8 梁瑛;儒家思想如何应用于现代?[N];深圳商报;2006年
9 林甘泉;“儒化中国”行不通[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同心;企业文化与中国儒学[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代钦;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7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肖伟韬;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东晋南朝时期的五行思想和儒家观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泊;论先秦儒家贵“生”重“死”的生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洁;中国儒家思想与现代平面设计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4 王广勇;陆贾《新语》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5 单永莲;先秦儒家军事思想探索[D];郑州大学;2007年
6 孔娜;曾国藩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牟正甫;章士钊儒家特征的民主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刚;辽上京兴建的历史背景及其都城规划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郗泽宁;儒家思想与大学生守法意识培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张超;张衡诗文中儒道思想[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9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99168.html